这些数字光是摆在那儿就让文哥儿开始眼晕了,更别提去分析处理它们。 这是怎么回事?! 才过去短短一个月,教学内容就从“1 1=2”变成了“请解出这道微积分题”了吗?!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哟! 文哥儿皱起小眉头紧盯着那些令人头秃的户部数据老半天,决定……叫金生去把几天没见的王文素喊来。 等王文素也在杨廷和的课堂上有了簇新簇新的旁听座位,文哥儿总算舒服了。 好朋友,一起走! 谁不做题谁是狗! 到中午,一群年轻人才终于从可怕的数学图表里挣脱出来。 文哥儿屁颠屁颠跟着杨廷和跑去蹭饭,就见到李东阳正和个生面孔在那边吃饭边闲聊,那模样瞧着很哥俩好。 待在翰林院这么久,文哥儿早把翰林官认了个遍,这人却是他没见过的。 文哥儿取了自己的饭蹬蹬蹬跑到李东阳身边坐下,按捺住满心的好奇乖巧喊人:“先生!” 学生都过来了,当老师的不得给介绍介绍? 李东阳转头一瞅,一下子读懂了自家学生那乌溜溜的眼睛在讲什么。 李东阳随口给文哥儿介绍道:“来,喊师叔。” 原来这人正是在山西任满归来的杨一清。 杨一清才入仕途就出任实职,这几年更是直接去了基层,负责地方上的文教工作以及诸多琐杂政务。 比起谢迁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清贵翰林官,杨一清看起来少了几分风流雅致,多了几分潇洒疏朗。 即便相貌说不上多俊美,浑身却透着股极不凡的气度,叫人一看就知晓他绝不是等闲之辈。 杨一清早从李东阳信中知晓文哥儿的存在,笑着招呼道:“你既然是西涯学生,往后确实该喊我一声师叔才是。” 文哥儿两眼一亮。 世上居然还有师叔这一重关系! 他有四个先生,不知会有几个师叔师伯!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老师带来师伯师叔,师伯师叔带来师兄师弟 文哥儿:叔伯兄弟无穷尽也! 言官(撸起袖子开喷):这个姓王的,从三岁起就结党营私 文哥儿:? * 更新!别着急,还有五天,就拥有新全勤了! * 注: 1王华沉金:参考《玉堂丛语》,写的时候稍有改编(毕竟要骗小孩) 原文:“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2《明史》关于杨一清的记载: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一清貌寝而性警敏,好谈经济大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 又捕捉到一个貌寝!hhhh 貌寝老丘√ 貌寝李东阳√ 貌寝杨一清√ 大明长得不帅联盟喜提新人! 第103章 杨一清这次只是交接完工作回京暂住等待吏部给他安排新差使,看起来并不会长留京城,是以目前只住在朝廷安排给他的临时落脚处。 眼下来翰林院蹭饭,也是李东阳力邀他过来的师兄弟俩许久没见合该坐下来吃吃聊聊。 文哥儿以一己之力夹在别人师兄弟之间力求在新出现的师叔面前刷刷存在感,总感觉这重师叔侄关系特别新鲜。 李东阳两人也聊了好一会了倒没在意文哥儿跑过来横插一杠。 李东阳还给文哥儿讲了讲杨一清这个师叔的光辉履历。 说起来无非又是“七岁能文过目不忘,无书不读,八岁入翰林读书十四岁乡试中举”云云。 文哥儿:“…………”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可恶这些大明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文哥儿决定转移话题,和杨一清说起杨廷和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来。 主要是郁闷地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几天没来,功课就变得这么难! 教学难道不需要循序渐进的吗?! 学生跟不上怎么办?! 文哥儿觉得杨廷和姓杨,杨一清也姓杨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