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雁回见母亲气成这个样子,也不敢不应,只得乖乖点头称是。闵氏看她乖觉,这才气顺了些。杨雁回又倒了杯茶奉给闵氏,道:“娘喝杯茶,歇口气,咱们这就走。” 闵氏却气恼的推开了杯子:“我不喝。” 杨雁回只得放下杯子。她又恨恨瞧了一眼闵氏拿来的那一摞话本。也不知道是哪些卑鄙小人,写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败坏她的名声,还将她的母亲气得这个样子。她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不由道:“这是鸿运书坊的刻本。这个写书的人居然是他。” 闵氏道:“鸿运书坊在哪儿?写这个话本的又是谁?” 杨雁回道:“是一个叫华青云的。娘看这里,他的名字还在上头呢。这个人好生可恶,以前东福书坊还出过他几个话本呢。那时候,他和东福书坊的关系还不错。不想他竟在这个节骨眼上,写这样的东西。这不是添乱么?” 杨雁回又翻了翻其他几个话本,对闵氏道:“就数华青云这个本儿写的早。想必是他先写了,别人瞧卖得好,一时眼热,便也跟着乱写一气。” “华青云是么?是个真名儿还是个假名儿?” “真名。他一开始就用的真名写本子,出了几个本后,也就舍不得换名字了。真要换了,书坊的人害怕本子卖的不好,给他的润笔就少多了。” 闵氏拿起杨雁回方才倒给她的那杯茶,一仰脖子,喝了个罄尽:“这个天杀的混账王八犊子,竟敢败坏我女儿的清誉,看我怎么收拾他!” ☆、第269章 会面 邢栋甫在大理寺公堂上,慢慢解释道:“《寒灯小话》甚是温情,况且又有规劝世人效忠明君之意。‘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读来令人感佩。小人只是想刊刻下来,以图教导儿孙忠君爱国,并未想过拿去发售。我们东福书坊,从未卖过禁、书,也从未刻过一本禁、书。就连《寒灯小话》,小人也还未曾来得及刊刻。” 大理寺卿道:“东福书坊已经易主,昔日的雇工也都被尽数解雇。想要再召集他们查问,也非易事。可若真如你所说,那么,谭知州当初到底为何抄检邢家?邢家的《焚书》雕版,可是在谈州府衙抄检邢家时发现的。” 自然是因为有人举报邢家在谈州的书坊私自发售禁、书。举报的人,还是柳家的下人。若邢栋甫此时这么说的话,大理寺卿继续追问下去,这件案子势必还要牵扯到柳家。邢栋甫说他没有私刻禁、书,偏偏柳家的人说有。那谁说的才是真的? 在外听审的百姓,很多都是听过此案的前因后果的。此刻不由纷纷猜测起来。难道传言是真的?柳尚书和谭知州联手坑害邢家?若真是如此,也不知道三法司的人,还敢不敢秉公断案。 就听邢栋甫不慌不忙道:“谭知州扬言说,邢家藏有禁、书,所以才带人来抄检。但小人以为,此事是谭知州凭空捏造,陷害邢家。” 柳尚书不好惹,所以,一定不能招惹他。在公堂上,一定要将他撇的干干净净。 这是季少棠提醒老爷子的。 邢栋甫虽然时常提醒自己,行事一定不能乱了章法,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否则是救不了儿孙的。但到底也是关心则乱。最清醒的人,反而是季少棠。连杨鸿、雁回、俞谨白都钻了牛角尖。大家一致认为,事关柳尚书,事情会很棘手。反倒是季少棠后来提醒杨鸿,他的目的,只是救人,只要能将邢家人捞出来就行。其余的事,什么公平、公道,都先丢开。毕竟对方是致仕兵部尚书,当今太子妃姑丈,跟这样的人死磕,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得不但救不了别人,连自身都难保的下场。他从敲响登闻鼓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柳尚书撇开。否则,以他的身份和名声,半点胜算也无。只是为防赵、邢两位看出他的意图,阻挠他击鼓鸣冤,他便未曾向他两个细说过自己的想法。 也正是为此,邢栋甫此刻直接将一切责任,都推在了谭知州头上。 刑部左侍郎怒道:“大胆邢栋甫,无凭无据,也敢诬蔑朝廷命官!” 督察院的陪审官员,瞄了那位刑部侍郎一眼,提醒道:“岑侍郎稍安勿躁,你又怎知邢栋甫无凭无据?咱们还是先听石大人审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