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们高兴,他们当然不能不高兴。他们不但要高兴,还要真情实感。长辈们可以说话半真半假,可以说一半藏一半,他们跟同龄友人相聚时当然不时兴像长辈一样高深来高深去的,都是一样的酒囊饭袋,高深起来惹人笑不是吗? 于是大家诗书畅谈时为了跟上潮流,都要说一说这街知巷闻的“鲁国公主有子”一事。也为了跟市井小民区别开,他们要以“高明”的姿态评判这件事,而不能只是看皇帝的笑话,虽然笑话皇帝无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少年皇帝与风流成性的鲁国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谈起来也是孜孜不倦,经久不衰。 同样由于家中长辈的态度,他们要欢喜鼓舞。 鼓舞之后,“为什么鲁国公主有子我们要高兴”这件事的原因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最终结论都是因为是鲁国公主,所以要高兴。 还有人把鲁国公主曾受封“安乐公主”的事扯出来说了。要说一个诸侯国公主还不至于让这整个凤凰台都跟吃了仙药似的开心,换成皇帝的表姐呢?虽然是表的,但都封“安乐公主”了,皇帝又没亲姐,这表姐也跟亲的一样宝贵了。 皇帝的姐姐有孩子——而且孩子爹很可能是皇帝,这就很值得开心开心了。 总之,当云青兰发觉时,整个凤凰台下都流传起来“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孩子”这个让人心喜的消息。 他一下子就头脑发蒙了。 安乐公主是谁?等他把这里面的关系给理清楚后,更加觉得这姜姬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万万没料到,这个女人竟然还有这个身份呢。 不如他也把她娶了吧。 他想了想,回去就拟了个旨。现在帝玺都在他手中,随手拟来就行。但这圣旨出了凤凰台,他一个人的话就不管用了。 凤凰台下那么多官属可不听他的。 他只能拿着这道“圣旨”去找徐公。 本以为要费一些手段,徐公不会轻易答应,结果他只是从那大殿里抓了几个已经饿晕的人,拉到徐公面前,刀刚架到脖子上,一个都没杀呢,徐公已经高听“刀下留人”了。 然后,徐公就答应了。 不但亲手替他重新将“圣旨”抄写一遍,还亲自著名,之后再颂布下去。 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道圣旨一出现就引起大哗。 前面才听说这“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儿子,后脚皇帝就下旨把她赐给庆王为妃。 这庆王不是已经有了朝阳公主这个王后了吗?皇帝又赐了安乐公主? 这皇帝对庆王怎么这么好啊?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对待吧?而且不是听说这庆王原来就是皇帝宫殿下台守大门的侍卫头领吗?就因为他在宫殿着火时把皇帝背出来了,皇帝封了个庆王还不够,又嫁了朝阳公主。难道这是嫌朝阳公主太老了,这才把安乐公主给赐下去的? 这…… 皇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事啊。 那安乐公主的孩子怎么办?皇帝这是不要了? 安乐公主真是太可怜了啊。 皇帝这是不要认这回事呢。 云青兰没料到凤凰台下的百姓对着这道圣旨竟然只是嘲笑了一番皇帝,又同情了一下安乐公主竟然就没了! 他们固然有点可惜那个“小太子”,可是好像也没有太可惜? 他刚觉得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