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老路而已,无所谓。 脸皮厚一点也就都过去了。 自从王谧主张和桓冲合作以来,老头子也真是很靠得住了,不只是出钱,更是出了许多人。 荆州那可是大户,有钱的很,为了买兵器,桓冲可是给了王谧不少的金钱上的援助。 这还不说,那些荆州来的熟练工匠,不管是制作传统兵器的,还是制作新式火器的,应有尽有。 当真是大方的不行,那一段时间,看着从荆州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口的人和物,琅琊王特别的欣慰。 而桓冲能这么大方,当然也是因为王谧做事也是很体面的了。 本来呢,制作火器的方法还是保留在北府以内更稳妥,如果这个时代是大汉、大明那种大一统的朝代,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些技术应该分发到各个部队的所在地,由着他们自行锻造。 这是时代的限制,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工业化生产,也更没有大型的兵工厂。 于是,只能是依靠小作坊产业,这个时代,交通也不够便捷,相互之间的运送相当的困难。 于是为了将分散在各地的全都武装起来,至少在武器装备上不要落后,那就必须把这些制作兵器的秘方都散出去。 这样做当然是有风险的,毕竟,大晋境内的几大势力彼此之间还不太对付,没有拧成一股绳。 他们,就比如谯郡桓氏,这样有反叛前科,还是多次的队伍,把这些技术交给他们,就真的让人很不放心。 除了初出茅庐的王谧,基本上大晋朝廷上的老油条们是没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的。 这也太危险了,谁能保证,他们制作了这些兵器之后,不会放在自己手中,反攻朝廷?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担忧,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但是呢,王谧就很放心大胆的将这些技术都交给了桓冲,因为这是壮大大晋军队必须要走的一步。 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绝对做不到所有的火器都在建康城制作,然后再分发到各支部队当中,同时对技术和原材料都保密呢? 根本就做不到嘛。 而令人欣慰的是,桓老爷子这一次也算是投桃报李,没有辜负王谧对他的信任。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信任,从别处都弄不到的。 王谧出技术,初期阶段也奉送了许多火器支援荆州兵,那么长时间以来,建康朝廷可从没有那么大方过。 正是因为双方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这才让他们的合作能够长久的推动下去。 而现在,徐羡之又带来了一个绝好的消息。 不只是工匠,就连荆州的才子们也要顺流而上,分批赶往建康城。 这个桓老爷子。 他还真是令人惊喜。 老实说,在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王谧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他认为,他手里的筹码够多,就算桓冲有异心,也不能真的击败他。 而现在看来,桓冲的意识还是很清楚的,这就对了嘛,合作才能共赢,桓冲如此上道,也不枉费王谧对他的一番栽培了。 要知道,这些日子以来,自从襄阳一别,他和桓冲就没有见过几次面,面对面的交谈也不多。 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交流却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阻隔而有所减弱,甚至是更加强了。 难道,王谧就不担心回到荆州的桓冲会变卦吗? 他当然怕了! 不怕就不正常了。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