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道:“还不快点谢赏,连我都眼红了,这曾孙女一来,可是入了太后的眼了。”说着,又笑着奉承道:“借太后吉言,今儿得了太后的赞,又得了太后的赏,也是这孩子的福气呢!” 王嫔与十六福晋上前,身子已经插葱似的,矮了下去谢赏。 太后笑着摆摆手,叫她们起了。 宜妃又笑着说道:“太后,这孩子十五个月了,还没起名儿,要不然就恭请太后赐个名儿。” 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寻思了一会儿,道:“小名就叫宝音吧。” 屋子里众人,除了几个年轻贵人与十六福晋进宫年头短,对蒙语不甚熟外。其他德妃、宜妃与王嫔都是学了半辈子蒙古的,自然是晓得这“宝音”的意思。 宝音,是蒙语,换成汉话,就是“福”的意思。 用这个做孩子的小名儿,又吉利又大方,甚是妥帖不过。 这次却是连宜妃也起了,同王嫔与十六福晋一起谢过太后赐名。 屋子里一片其乐融融,就听殿外太监扬着公鸭嗓道:“启禀太后,礼部侍郎、二等伯曹寅之妻李氏同和瑞郡主奉懿旨前来请安。” 屋子里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太后看了看德妃。又瞧了瞧宜妃,微微皱眉,吩咐边上的内侍传人。 早些年,太后这边也是有不少外命妇请安的。 因这几年体力不支,老人家怕吵闹,除了圣寿节一并受礼外,其他的命妇都见的少了。 偶尔召见两个,也不外乎是经年的老人,过来讲讲古什么的。 这次破例召见李氏,太后心里却是置着气。 老人家上了年岁,这性子就执拗起来。 她有个嫡亲的侄孙,想要留在京里这边当差,却是因各种家法制度约束,只补了个虚缺,整理日无所事事,隔三差五便要来太后这边撞一次钟。 曹家倚仗的,不过是孙氏当年照看康熙十来年的情分。 这点,让太后心里很不舒坦。 她同康熙现下虽是母子情深,但是早年的关系生疏得紧。 曹家不过是包衣奴才,只因沾了孙氏的光,儿子为高官。孙女栓婚郡王,孙子指了郡主,加上阖家抬旗,这已经是天大的体面。 如今,连个妇女怀孕,都要使唤内务府的嬷嬷,这依然是王府待遇。 太后这边的亲戚,却是连个奴才也比不上,老人家心里怎么会舒坦? 虽说李氏在去年圣寿节时,也曾随同其他诰命进宫请安,不过是站在人群里行礼罢了,太后没大留意过。 少一时,李氏与初瑜已经随着内侍进来。 走进屋子几步,婆媳两个都蹲了下去。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