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部投资只有一百多万的电影,票房收入一个多亿。 大明影视作为最大的投资人,出去电影院分成后,最后分到了一千万的收益。 投入一百万,收益一千万,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高的投资回报,吸引了更多投资客把资金投入到影视文化市场。 国内电影提前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一千万对于现在的苏月禾来说,并不算是多么惊涛骇浪的巨款,但是这笔投资由此揭开了她产业多元化的进程,同时,她开始涉足传媒行业,在时尚界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更为苏氏风禾的全球化发展铺开了道路。 第112章 格局 1990年3月底,在外经贸开完会,樊刚请苏月禾在单位食堂享用简单的工作餐。 苏月禾点了2两米饭,一份鱼香茄子,一份凉拌鱼腥草,跟樊刚坐在角落里吃。 樊刚看着苏月禾盘中的菜,笑道:“你是会吃的。这个鱼腥草我吃不来,味道太冲。” 苏月禾:“很久没吃鱼腥草了,我们老家叫折耳根,田埂地头到处都是,没想到北京也有。” “以前也很少见,现在南方的菜能运到北京了,这些菜才有机会上我们的餐桌。”樊刚吃的清淡,他就一份西红柿炒蛋,“第一期郑和计划,就你们朗晴最成功,你们算是帮我们外经贸搭起了郑和计划的金字招牌。” 第一期郑和计划总共十个产品,朗晴是做得最好的,其次是痔疮膏,其他的产品成绩都比较一般,特别是美食类的,到了国外,购买的也基本是华人。 苏月禾道:“中华美食固然好吃,但你想想啊,我们国家内部各地区,饮食习惯都各不相同,折耳根我们那里几乎无人不爱,但是到了北京,我看点的人就很少。人类的味蕾训练是有最佳时间段的,基本上过了童年,一个人的口味就固定下来了。”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第一期郑和计划里,食品类的确实太多了。” “主要是我们出口的那些罐头、凉茶和啤酒也不算是流行食物,不像外国的炸鸡、薯条、可乐和汉堡就很容易征服小朋友,然后在我们这里形成市场。” 樊刚:“所以第二期郑和计划,我们挑选的范围就放宽了很多。本来你们苏氏风禾那个防衰老面霜是最适合加入郑和计划的产品,但你们已经提前出海了,还做得那么成功,可见,你们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也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了。” 苏月禾谦虚道:“那还是要感谢樊主任带领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樊刚:“还真别说,我家闺女用了你们那个美白面霜,变白了,脸色好看了,人也有精神了,按照我闺女的话说,苏氏风禾改变了一代人的容颜。你们这个产品真的值得一个大奖。”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