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143节


?“到时我写封信回乡,请族里与孙家那边细商,若是真要过继子嗣,必要挑出一些孝顺忠厚的,读书差一些也无事。”柳贺道,“只要我在一日,总能想办法护着他,如此师娘也能安心一些。”

    杨尧点了点头:“相公想得很周到。”

    柳贺到这时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他立刻写了一封家信,师娘想必很重视此事,他早些将事办了,师娘才能安心。

    写完信,柳贺独自待了一会,一腔愁绪无处抒发,便又提笔给施允写信。

    他的想法,只有一同度过年少时光的施允才能够体会。

    之前柳贺特意找到郑汝璧,想让他替施允安排一个好去处,但施允却在之后给柳贺来信,说他刚来陕西时的确感慨此地百姓之艰辛,但时日久了之后,他便渐渐适应了这片地方,为百姓办事让他心中很满足,只觉所读的书并未浪费。

    “若官员人人都往富庶之地去,穷苦之地的百姓又当如何?只能怨自己投错了地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远你在京中为陛下分忧,我便在地方替泽远你践行设想。”

    最终,施允的确是动了,却并未前去富庶之地,而是官升一级,依旧留在陕西。

    陕西当地也在实践清丈田亩之政,施政过程中,施允也向柳贺求助,一是田亩多寡衡定税赋恐怕不行,还得看土地之肥沃,二是陕西此地常有旱灾,他每日绞尽脑汁,始终想着让更多百姓活命的法子。

    想及孙夫子与施允,柳贺心中感慨万千,前方即使艰难险阻,虽千万人吾往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不愿做的事,终是有人要做,也有人一直在做。

    他是有榜样在的,又何必顾虑重重?

    第189章 削藩

    在京的时日,柳贺爱给好友写信,无论是抒发自己在朝为官时的感慨,还是了解好友在远方的动向——为官以后总是不如少年时代自在,拘束很多,只有在和施允写信时,他才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

    一封信写完,柳贺翻出一卷书读了起来,往日读书能让他静心,今日他的心情却怎么也静不下来。

    思量了片刻,柳贺又铺开一卷纸,将自己与孙夫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刚刚写时,柳贺又怀念起年少时与孙夫子相处的时光,笔一下便收不住了。

    或许是近日事忙,也或许是朝堂纷扰众多,柳贺此刻极为专注,他将自己所烦扰之事尽数抛到脑后,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篇文章中。

    于他而言,孙夫子是与他最亲近的人了。

    年少之时,孙夫子曾教他何为君子,今日孙夫子已经过世,柳贺却不知,自己距离夫子理想中的君子还有多远。

    柳贺停下笔,只觉得自己满腔思绪都融在这文章中了,这篇文章他没有修改一个字,该是怎样便是怎样,之后便要管家将这文章寄回镇江府,烧在孙夫子坟前。

    难受了一阵,柳贺仍如以往般上衙,他关于削藩的思路已经整理得很清晰,礼部事大略了解过后,柳贺便去登张府的门了。

    张居正此次归乡时间不长,加上吕调阳都因畏他之势避让,朝臣们自然更明白如今的朝政离不开他,因而无论何时,张府门外都有一群递帖等待面见张居正的官员。

    尤其在官员回京述职时,张府门前更是热闹非凡。

    柳贺并未乘轿来,他如今已是礼部侍郎,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与朝臣交集都要谨慎再谨慎,舔张居正可以,却不能舔得太过。

    引柳贺入门的依然是张府管家游七,张居□□日盛,游七沾了光,与京中三品以上官员以好友身份相交,便是张四维、马自强等阁臣见了他都极是亲近。

    “右宗伯在此稍待,老爷过些时候就能回府。”

    “劳烦楚滨先生了。”

    游七的态度却比上一回柳贺来时要好上许多,见他这般模样,柳贺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不由猜测,张居正恐怕是知道他要来的。

    无论如何,柳贺能坐上礼部右侍郎的位置,必然与张居正脱不开联系。

    等候张居正的时间里,柳贺一边看水景,一边思忖过会见了张居正要说些什么。

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寒门之士[科举]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