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199节


,这一点张敬修的感受十分深刻。

    无论如何,柳贺雷打不动,每隔几日就有一封书信到江陵,见了他的来信,张居正总能稍稍高兴一些。

    张敬修对父亲有位值得交托的门生也十分欣慰。

    张居正性子一贯霸道,对待门生不像别的官员那般和婉,因而他早已料到自己的门生缘会极浅。

    然而,嘉靖五年这一科,他终究是有了柳贺这么一位出众的门生。

    柳贺读着张敬修的信,又将张居正对自己的叮嘱记下,柳贺能认出,这信并非张居正本人所写,而是由旁人代笔,可想而知如今张居正身体的境况。

    在信中,张居正说,尽管他并不支持开海,但柳贺既下定决心,便放手施为就是,若柳贺开海得成,开海之利胜以往百倍千倍,那也是他想看见的情景。

    柳贺手中攥着信,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

    作为闲居在家的首辅,曾经执掌了整个大明的张居正不适合为柳贺摇旗呐喊,不过,其他官员则没有这样的顾忌。

    事实上,自倭寇侵犯后,海禁与开海二事在朝堂内外都有支持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嘉靖年间倭寇之乱之所以猖獗,也是因为嘉靖元年开启了史上最严格的海禁政策。

    沿海渔民、手工业者、船员等,有一部分甚至加入了倭寇,

    王直那般的巨寇因此诞生,浙江巡抚朱纨奉命扫倭,却也因此得罪了朝堂上一批既得利益者,在一片攻讦声中,朱纨身为二品大员之尊却不得不服毒自杀。

    他因此留下名句——“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注1)

    隆庆开关以来,海禁政策远不如嘉靖时严格,但也说不上彻底的开放,且就算海禁不算严,海上的利润仍然为世家大族所盘踞,并不能为朝廷与百姓所用。

    朝中支持漕运的官员数量颇多,不过浙、闽二地也逐渐有官员发声,称支持朝廷开海。

    《育言报》的销量因此一涨再涨,到了万历九年下半年,报纸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且海外专栏开辟后,不少读书人涨了见识,都觉得朝廷可以去搏一搏。

    当然,在京城中,不看好此事的官员仍有许多。

    “柳泽远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申时行慢慢踱步:“此子入阁后,京中情状与张江陵在时十分相似。”

    他本以为,柳贺入阁后,天子或许会忌惮柳贺身后张居正那一派的人马,可天子竟仍对柳贺十分器重。

    申时行心中十分忧虑。

    仅从上回吴兑提议付边饷一事来看,支持柳贺的官员竟比支持张四维的官员更多。

    “开海之事尤难,东翁还是莫要掺进其中。”幕僚建议道。

    申时行苦笑道:“此事我也知,莫要忘了,朱子纯是我的老乡。”

    朱纨去世时,申时行年方十五,还是苏州府的一位小小生员,朱纨抗倭有功,在朝中官声也不错,这样一位二品大员愤而服毒,在苏州府上下掀起了极大的波澜。

    申时行印象自是十分深刻。

    他清楚,海禁之事牵扯重大,非常人不能涉及,柳贺今日提及此事,申时行除了感慨对方大胆外,心中难免生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朱纨的下场人人皆知。

    隆庆开关后,朝堂上反对开海的声音也不小。

    柳贺并非哪一派的代言人,却大胆到敢提开海之事,这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抱负。

    申时行甚至觉得,柳贺这位张居正的门生,在行事上已经与张居正有些相似,他有张居正的胆色与果敢,却也有筹谋与沉稳。

    从某种程度上说,柳贺不比张居正好对付。

    自嘉靖四十一年入朝为官以来,申时行与形形色色的官员都打过交道,官至阁臣者,若能有高拱与张居正的决心,天下便没有他们不可为之事。

    这样的人居于自己身后,如何不令他心惊胆战?

    “无论柳泽远意欲何为,他的目的已是达成。”申时行道,“虽反对者众多,他亦有许多支持者。”

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寒门之士[科举]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