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骥说放过她也许是真的,一连几天不再见他的身影。俞惜渐渐放下心来,她借着养病,不见人,不出门,身子都大好了。 俞惜先去见了住持,希望能够剃度。董氏却希望她带发修行。两方都违拗不过,主持只推说修行需要心意诚恳,可以先带发修行一年,若有慧根,发愿深长,再剃度也不迟。俞惜答应了。 她在这里融入得极快。俞父教养她长大,教她博览群书,教她佛经的义理。她本就有底子,悟性也快,不出两个月就赶上了寺中大部分人的进度。住持也欣赏她,许她自由出入书库看书,还时常与她探讨义理,对她赞不绝口。寺中安静,无人打扰,更是随心自由,除了早晚课之外,俞惜还有时间校理父亲的遗作,闲下来,还能写字、练琴。 净水寺主要靠显贵之家施舍度日,化缘有专门的师父普净带人接管。她出家前曾是世家贵女,有人脉,有手腕,因此寺中不缺用度。化缘之外,寺里还有一些别的生计,替人超度,供养牌位,替人祈福消灾,卖药看病。俞惜离那位替人看病的师傅普善离得近,时常找她探讨医理和药名。 俞惜外祖家是行医的,她母亲为照顾父亲的病,也学过一些医术,不过医术不精,只能勉强治个伤寒,俞惜倒想把这门手艺捡起来。普善看她有些药的底子,为人没什么架子,也好学,倒乐意教她。 主持干脆把她派给普善差遣。这样早课以后,她就负责跟在普善身边,跟她的弟子一起出门采药煮药。妙慧的佛理还未入门,俞惜让先她补自己的功课。 这样的日子说不上快乐,但很充实很舒服。和她十几岁的时候在阆州当然是两样了,可是也算得上是梦寐以求的日子。寺院里人不多不少,有友善的,也有各怀鬼胎的,不想相干就不相干。日子清苦,但也过得来。她觉得足够了。 董氏跟她来过两次信,说家人都好,让她保重身体。第二次来信说唐朔跟俞茵已经成亲了。 俞惜写信给家中报平安,又要了一些家里的医书准备参看。入寺的第三个月,俞惜已经能识别大部分的药名了,她的身体经过调养也恢复得差不多。她已经能自己上山采药。寺院就在翠阳山上,山后还有无数的山群,草药珍贵丰盛,每次出门都能满载而归。 彼时正是盛夏,山中却不炎热,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为寺中送来清凉。将近申时,俞惜背着药篓自山上下来,她穿着一身布衣,身上沾了汗,全身被斜阳照着,浸了金色的光辉。她不觉得累,山中的空气清爽,风景也好,只觉得这一天过得飞快。 她在林中走着,对面看见桓骥,他正直直的看着自己。龙章凤姿的脸在夕阳下生辉,如同塑像一般。 俞惜想着他说放过自己的话,可是对他还心有余悸,不由放慢了脚步,向他行礼,准备离开。 桓骥不知道说什么好,问她过得好吗?没他在的日子当然好,看着是瘦了,可是健壮许多,眉眼之间流动着神采,荆钗布衣,难掩国色。 桓骥存着气,拉住她,把她那药篓取下来,自己背上。那竹篾勾坏了锦制的衣裳也不在意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