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也很不错,至少三娘感觉自己有点饿了。 她力邀王维等会一起把斋食交换着吃,这样他们都可以尝到好多种不同的美味! 王维没有拒绝。 最终这顿饭在三娘的主持下把每样吃食都互换了一轮,所有人都吃得非常丰盛。 回去的时候远还没到宵禁的点,叔侄三人便又优哉游哉地往回走。 郭曜已经开始读书了,路上忍不住与三娘说起刚才那位摩诘居士可能是位非常有名的大才子。 三娘听后笃定地道:“他长得这般好看,才华肯定不会差!” 郭曜闻言看了眼旁边的八叔,嘴里还说道:“那可不一定。” 郭幼明:? 你什么意思? 你小子那眼神是什么意思? 说话就说话,你看我做什么? 郭曜转开眼,不看他们家八叔投来的愤怒目光,摸着三娘脑袋给她背起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后还重点强调这是人家王维十七岁的时候写的。 有的人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却还是文不成武不就,估摸着十七岁时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人和人可真是不能比啊! 第5章 三娘如愿出去玩了一天,开心得一回到家就蹦进她阿娘怀里,手舞足蹈地说个没完,从自己听了什么故事讲到自己都吃了什么。 最后还把王维大夸特夸了一通,直说自己从未见过这般好看的人! 为了不让王氏念叨她以貌取人的毛病,她还现学现卖地背起了她长兄路上背过的诗表示自己也有欣赏别人的内在美,并问王氏:“茱萸是什么东西?九月九要登高的吗?阿娘,我也想去!” 王氏被她吧啦吧啦一连串话弄得头疼,无奈地说道:“你怎么什么都想去?今儿你才出过门呢。” “今儿和八叔一起去的,重阳要和阿娘去,每个人都要去!”三娘还有理有据地把人王维的诗给改了词,“遍插茱萸一个不少!” 王氏心道,怎么能一个不少,你阿耶还在外头来着。 不过丈夫郭子仪回来得少,不仅夫妻俩分隔两地,孩子们见到他这个父亲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也难怪三娘压根没把她阿耶算进来。 郭子仪作为从四品的都护府二把手,其实可以把家眷接到任地去,不过考虑到边境苦寒,七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一岁,郭子仪在郭家祖父致仕后便把她们母子几个安排到长安,这几年只在有职位调动或回京述职时能回来小聚一段时间。 佳节将至,王氏也有点想念远在边关的丈夫了。 重阳算是大唐三大节之一,到时候连官衙都会放假,出游的人摩肩接踵、多不胜数,自家小孩儿总不能全困在家里。 王氏考虑片刻后便说道:“回头我与你祖母商量商量。” 三娘得了王氏半肯定的答案,马上快快活活地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家里每一个人。 往年郭幼明等人也会去凑热闹,本不觉得有多新鲜,看她迈着小短腿兴冲冲跑来报喜,竟也莫名添了几分期待。 郭家祖父还和三娘回想当年自己在地方上登过多少山、遥望过多少次故乡。他可是当过四州刺史的人,地方经历可丰富了。 三娘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追问哪里的山最高、哪里的水最甘甜以及地方上都有什么样的厉害人物。 每说到精彩处,她那张嫩乎乎的小脸蛋上写满由衷的惊叹,极大地增加了郭家祖父的诉说乐趣,叫他忍不住搜肠刮肚多回忆些有趣的事讲给孙女听。 三娘听了一脑子地方趣闻,回去以后心里还是痒痒的,翻出自己每天练字用的笔墨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 遇到不会写的字,她便蹬蹬蹬地跑去寻她阿娘或祖父问怎么写,问明白了又蹬蹬蹬地跑回去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