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偶尔几缕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舒爽。 连日的酷暑被一天前傍晚落下的大雨洗刷干净,燥热连同大地上的血腥味一道化为沁人心脾的清凉。昨日午时,城西广场中心上演了一场大辟之刑,自从十年前,城西广场便成了专门处决要犯的地方。 此时此刻,鲜血与喧嚣全都不见了,只有高高悬挂在市中心城门楼上的那颗头颅提醒着人们曾经发生过的杀戮。 中心城楼坐落在长方形的中心市集的尽头处,它就像这座城市其他重要建筑一样,外观看上去威严庄重,气势非凡,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都会在上面举行。 那颗人头挂在一个不高不低的高度,下面贴着告示。头颅紧闭着双眼,微微张着口,无声地注目着市集上的来来往往:几个衣着破落的青年汉子担着担子,里面装满了不值钱的燃石,三三两两无精打采地找个空地坐了下来;商铺的伙计们在忙碌的卸货;路边密密麻麻布满了早点摊,小贩将面团裹上油,抻成薄薄一片放入油锅中……忙碌的人们甚至没有时间向上看那城门楼一眼。 宁知闲漫不经心地停在一个摊位前,要了一碗细面条,上面飘着几根翠绿的青菜,这是本地一种常见野菜,在城郊不远处的山上这东西漫山遍野多得很。那面摊的小贩原本认识知闲,常来医馆抓药,不过此刻却是一脸尴尬的忌惮,给她盛好面后便不再多说一句话。 她咬了一口那青菜,味道酸中带甜。尽管没有人看向那人头,但是恐惧与禁忌却是烙印在每个人心上的。即便大部分购买过原道石的人都是通过黄在宥的小店,城中却仍有不少人口口相传,这种他们称之为储存火种的东西是“叶大夫医馆”新来的年轻女子的发明。周围人自然是噤若寒蝉,偶尔向她投来古怪的目光。 宁知闲不喜欢成为这种焦点,不过她对于人们的目光却从不回避,谁盯着她看她便微笑着回看,这招出乎意料地有效。人们不去看她也不去看城门楼上的头颅。 这种无声的震慑似乎是一种统治之道。知闲突然想到自己原来的晋国京城也有类似城西广场的地方,不过不知怎么的,她一点都想不起来那地方的名字了。她一边喝着面汤,一边思索着,她确信有这么一个地方。未入宫前她有一次和义母路过那里,瞥见过行刑台上那血淋淋的尸身,周围的人群全都表情兴奋,但他们的面目却十分模糊。 直到她喝完最后一口汤,却仍然是没想起来。她在心中暗暗叹气,最近时常有思维迟钝的感觉,不知是否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可除了脑子不太好之外,却依旧的精力充沛身强力壮。她站起身来,抬头看了一眼那颗头颅,心中并无太大波澜,她更关心黄在宥的下落。这点是她和那条小鱼的最大区别。 比起当一个悬壶济世的大夫,那小鬼更适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近来每次看见那孩子,她心中就会冒出这个念头。既然巴国可以有齐彤这样的女人做侍卫亲军的指挥使,那同为女子的小鱼的理想也未必不能实现。 她不再看那人头,转身离开市集,回到医馆。叶青南和老周已经开门准备经营了,小鱼还没有从楼上下来。看到青南和老周忙碌的样子,知闲突然觉得自己很多余,格格不入的感觉再次涌上心间。 叶青南像是看出了她的心事,温和一笑,说道:“不久后会有个小朋友来这里暂住,到时候就又热闹了。” 宁知闲没有接他的话茬,反而问道:“黄在宥现在如何了?” 叶青南微微一怔,继而说道:“陆风冒充贵胄,招摇撞骗,按律应斩。至于黄在宥……既然上次齐指挥使说他无甚大事,那应该也不会有假。” “为何有人说他会被关进离朱的监狱?”知闲不死心,继续追问道。 她在恩威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听到离朱的大名,在她看来这巴国传说中的离朱就如同晋国的厂、卫一般,除了监察百官,还干那刑讯逼供的勾当。据说北镇抚司衙门的监狱有十八道酷刑,凡是进去的人都会不成人形。 叶青南摇摇头:“你们发明的那个小东西虽然有所古怪,却也并未造成多大的危害。”他像是想到什么趣事,突然笑了:“黄在宥疯疯癫癫的。上一次不知道弄了些什么东西,把他家门口的一棵古树给烧了,却也只是关一阵子了事。” “这次可未见得……”老周一边称着药材,一边瓮声瓮气地插话道:“谁能想到有人会利用这个火罐一样的东西施展法术呢?还是肉掌生火,这可是传说中只有三氏贵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