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笔杆子都在发抖,天天在报纸上议论这个美国玉米,让城里的乞丐都听说了美国玉米的故事。 一共吵了十天,连政府门前和祝家楼前都围满记者后,祝玉燕才出来说美国玉米刚刚到码头,已经运抵仓库,但关于定价的问题他们正在商量,虽然是由善款买来的,但善款是一次性的,人的肚子不是一次性的,不是说吃完这一次的美国玉米以后都不必吃了,所以这些美国玉米誓必不能白白发给大家食用,会收取一点点费用来继续充盈基金会的账户,请大家再耐心等待几日。 苏太太的这番话见诸报端,报纸更加疯狂,都以为这必是推托之辞!美国玉米什么的肯定是没有的,必定是谎言。 有手眼通天的记者查到码头近日根本没有什么美国船靠岸,他们采访了水手,水手嘲笑他们说美国老板们哪会管中国穷人吃没吃饭,他们有玉米就是烂在地里也不会给中国人吃。 报纸上群魔乱舞,将美国玉米给炒得人尽皆知。 可百姓们不管这些,他们都盼着是真有美国玉米。他们提着粮袋去粮店,可粮店说并没有什么美国玉米啊。 粮店自有屯粮,卖的都是天价。老百姓都买不起。粮店嘲笑说既然是慈善玉米,那自然去找慈善人拿,粮店可不是搞慈善的。 街面上燥动起来。 苏纯钧知道祝玉燕这是在炒作美国玉米的概念,为的就是要人人都知道慈善基金会在发粮食。这是一场由报社发动的盛大的反向宣传活动。 但他却很担心祝玉燕的安全,怕她被燥动的人群给误伤了,要她出入都坐汽车,还把陈司机留给她用。 祝玉燕等到这锅水都快烧干了,才出来说已经做好准备了,就在捐衣箱那里,每人限量购买,一袋一块钱。 硕大的字体写清了时间与地点,广告又是全城刷屏。 报社为了揭穿慈善基金会的真面目已经炒作了半个月,不必他们再跟着敲鼓,百姓们就都知道了。 一块钱一袋? 真的假的? 现在这钱已经非常不值钱了。 苏纯钧的印钞机开了一个月,街上的钞票立刻贬值了十倍,以前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十块钱都买不到了。 当日,各路报社记者云集,将捐衣箱这里围得里外三层。 祝玉燕下车的时候还看到里面有黄毛白皮的外国记者。 苏纯钧也到了,他还调来了一支警察队伍维持秩序。看到这里全是记者和采访车,他先让警察开出一条路,让外面排队的老百姓进来。 老百姓们哪怕都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但都怀抱着微小的希望,想着万一、有可能、或许……会有粮食呢?就是要骗人,可能也会先给上一两百袋。 所以仍是来了许多提着家里的粮袋,抱着粮瓮的百姓。 他们站在记者圈外,向那个捐衣箱张望。 一个月过去,风吹雨浸的捐衣箱已经不复当日的光鲜,漆面都有些剥落,显得陈旧。 这回来的人中有不少都从捐衣箱中拿过衣服,还有听差和婆子混在里面发言。 “那个箱子里真的有衣服,我身上这件就是在里面拿的。”听差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 围观的人说:“呀,这衣服真好!没补丁!” “我给我全家都拿了衣服!”婆子说,“我小孙子现在穿的就是从那里面拿的。” 周围人看她不像挨过饿的样子,说:“你家条件好,看你这吃的脸都是白的。” 婆子干笑,搓着脸说:“我这是生了病,肿的,肿的。” 说话议论的人多了,就有真拿过衣服的发言了。 “衣服是有,就是少。要赶着时间来,来晚了就拿不到了。” “真有衣服,每天都有,但不多啊,就几件,拿了就没了。”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