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学农借机背着筐子,装了家里的两只公鸡,一只母鸡去了县城,找到他的熟人,以半斤猪肉的代价用三只鸡换了十斤小麦,三十斤高粱,还有十斤糜子。 他本来想着除了麦子外,其他的能换成成玉米也行,吃起来细腻也顶饿些,没成想,现在到处都缺粮,玉米都是正经的细粮了,可没有多的。 换的这些粮食可比他往年换的要少很多,若是放在往年,至少能换一百斤的粮食,小麦还能占不少呢。 又去候家,杨家,陈家送了一回菜,手里的毛钱多了十几块,他心里轻快了许多,他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家里现在的日子可比村上的很多人都强呢,没有老人要养,孩子也少还省心,特别是闺女,简直比个大人都顶事。 她总是在大人都不在家的时候,用自己的小手捡回好多枯树枝,甚至还有沟里的野核桃,还时不时的抓到条鱼什么的,家里一个月总能见回荤腥,全靠闺女的运气了。 石玉韶难得在家休息一天,她赶紧细心的挑选着种蛋,这回用鸡换粮后,家里的鸡就只剩五只了,若不是队里不让多养,她恨不得让满院子都养上鸡。 不过好在自家的鸡无论冬夏,每天都能下一个鸡蛋,尤其是这两年,即使最冷的雪天母鸡都照常下蛋,真是把人给喜的不知道说啥了。 虽然不让多养,但她还是想多孵出来一些,毕竟小鸡的成活率很低。 等到老母鸡正式开始抱窝后,石玉韶又忙活开了,就把照顾老母鸡的重任交给闺女了,交代她一定要勤喂食喂水,以防老母鸡应饥渴起来活动,把种蛋踩碎。 这些自然难不倒文秀英,以前家里的这些活她都是常做的,知道怎么照料种鸡,而且在家里人都不在家的时候,还有晚上她都会悄悄的给鸡窝里放一盏灯,足够的照明会使鸡更容易抱窝和下蛋,这两年家里的鸡天天能下蛋就靠照明和她从外面捉虫子给鸡补充营养了。 她的小杂货店里,台灯很多,还都是充电的,两年来,日夜不停,也才用坏了三只灯,这些灯足够她用到家里能真正接上电灯了。 队里的活照样繁重不休,为了督促大家干活,甚至中午都不能回家吃饭了,而是由自己带饭去,既然是带饭自然是只能带干饭了,多数人带的都是土豆红薯,极少人能吃的上饼子馍馍一类的干粮。 活干的越多,费的力气越大,家里的吃食却越少,更让大家心焦的是,报纸上的消息,队里识字的人少,平时除了队长念报纸让大家学习上面的政策和精神,其余谁也不会瞅报纸一眼。 像木学习这样天天看报的人是很少的,平时大家干活歇的时候,他也会给大家念两段,不过听的人不多,报纸上的那些文词儿,一帮没上过学的大老粗也听不大懂。 可是最近聚集在他身边,听他念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了,即使仍然是半懂不懂的,可是大家却明白什么叫吃紧,什么叫推进到某地,又过了哪个地界。 申家村是一个很靠北边的村子,离打仗的地方不算很远,一些越来越熟悉的地名陆续出现在报纸上,让社员间渐渐开始流传起一种说法,仗快要打过来了,这里也要变成战场了,敌人来了就会四处抢劫杀人。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啃着洋芋蛋子,在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毛躁,偷溜号的,装病的,磨洋工的,眼看着干活的进度变慢,队长只能干着急,毕竟社员都想分点粮食,可是队里的粮都是有数的,哪能随便分啊。 木学农也有些稳不住了,吃饭时跟媳妇商量起要不要把家里的粮食藏起来一些的话,万一有人来抢,也好有所防范。 队里还有人提议把家里养的鸡养的猪都杀了吃肉,以免留给敌人,先让自家吃个饱饭,对于这个提议,石玉韶是有些动心的,自家孩子勉强能吃饱饭,可是从来没敞开了吃过一顿好饭,万一有个什么,好好吃过,也比什么都没见过的强。 他们俩都是等孩子吃完饭出去后才商量的,只有一回,商量着要杀哪只鸡时,被文秀英在门口给听见了。 文秀英忙进去道:“爸、妈,三舅舅那么厉害,坏人不会打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