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几天以后,朱由校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想太多了。 自己名声已经臭成这样了,还在乎啥名声啊,干就完了,给后世子孙开疆拓土,不丢人。 于是乎,朱由校下令整兵备战,准备一段时间,然后一鼓作气把整个东南亚收归版图之内。 至于说如何把这些地方彻底占领,朱由校也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就和金边一样,把他们国家的全部人口强行迁到别处,然后把大明的人口迁徙过去。 当这个地方全部都是大明的人在居住,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经常造反了,这会节省很多安定的费用和时间。 可以预料,这又将会是一场血腥的迁徙行动,不杀上一批人,很难把一个国家的人分散到世界各地。 所以,朱由校恐怕要再多上几个称号了。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出兵,朱由校就不在乎这些。 罪在自己,功在千秋! 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这些国家的人口,最多只能安置在远东和新征服的领土,只有表现好的才能得到移民局的居住证。 这样就算日后出现问题,最严重无非是放弃这些自己征服的地区,少部分的移民,根本不会对华夏造成任何影响。 兵部尚书王洽看着坐在御座上的天启皇帝,心中其实明白,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这将是一场毫无正义的“侵略”之举,所以询问用何借口发兵时,王洽也是再次询问,是否决定好这样做了。 朱由校只是淡淡回了一句。 “朕就是想揍他,不需要别的理由。 “如果非要一个理由,那就说朕看他不顺眼,要灭了他。” 听到这个明目张胆的“理由”,王洽人都直接傻了。 不愧是天启大帝,出兵根本不需要理由。 尽管朱由校是这么说的,但兵部却不能就这么发出去,这属实是太装逼了,他们都看不下去了。 商量几天,内阁也发现这两个国家实在找不出什么能导致灭国之罪的事情来,一直都老实得很。 于是编了个海商遭到截杀的蹩脚理由,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出兵了。 东吁王朝和大城王朝接到大明的宣战诏书时,整个国家都是懵逼的,两个国家的至高王都在想,我们做错了什么? 当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绝不是整军备战,和大明拼一个你死我活,因为肯定打不过。 他们想到的,是如何找到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截杀大明海商的人。 不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所以,无论他们怎么讨好,朱由校还是权当没看见,在准备了一年多以后,在天启二十四年初,下旨正式发兵征讨东吁和大城。 这次领兵出征的,是新晋一派文官将领的代表着,孙传庭。 孙传庭率领朱由校交给他的十七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从北京城的运河乘船先抵达南京,而后出海。 明军将由海路前往安南的一处港口,这也是大明在东南亚唯一的港口。 由于很多人晕船,到达安南后,大军好是修整了一段时间,在一个多月后才继续向南。 对于南边的东吁和大城两个国家而言,这种坐着等死的感觉是最难受的。 当朱由校在一个月后,收到孙传庭顺利攻陷大城王朝号称“永远胜利之城”的阿瑜陀耶的消息时,脸上看不见任何高兴之情。 朱由校放下这份塘报,缓步来到窗檐边上,望着缓缓落下的西洋,喃喃说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朱由校直到现在才真正明白。 为了日后华夏的兴盛,这个罪人,就让朕来当。 第九百八十章:朕看有什么人敢保他 天启二十五年,夏。 热,太热了。 朱由校已经把乾清宫里能开的窗户,能开的门,全都给开了,但还是没有任何凉爽的感觉。 就连吹进来的风都是热的,热得人心情烦躁。 为了避免自己在不爽的时候干出什么错事,朱由校决定微服私访,出去搞点凉快的东西吃吃。 锦衣卫也很无奈,但这位皇帝的决定,一般人是不敢劝的,只好找一些得力的人手远远跟着。 顺带一提,现在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已经不是许显纯了。 今年快五十的许显纯已经干不动什么打打杀杀的活儿了,在朱由校的亲笔御批下,愉快的回家养老去了。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