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了,这个年纪的男娃,早就不需要大人照看。 况且,余婶子表示,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打算把大龙奶奶从乡下接过来。 以前她们家条件不好,老人也不愿意来,觉得给他们添负担。 现在她要是在外头上班,把老人接过来,一是家里有个长辈能撑住事儿,二是老人年纪大了,想孩子。 杨婶子那边就更简单了,丈夫一直在家,孩子有人照看,只要能挣钱回去,就是对那个家最大的帮助。 余婶子听说沈鱼要给她涨工资,而且一涨就是四十,当然十分欣喜。 不过她现在历练出来了,没有急着答应,沉稳地问:第二种选择呢? 不设基础工资,给你分红。沈鱼解释道:你担任店长期间,每个月分店净利润的百分之一,就是你的工资。 这个比例是沈鱼根据总店收益得来的,总店现在一个月净收益在一万五左右。 分店刚开业,具体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有可能不如总店,但是也有可能比总店生意更好。 因为分店在市中心,以人流量论,其实总店是比不过的。 总店虽然离机械厂近,可价格决定了周边的人不会天天去吃,偶尔打个牙祭。 但分店就不一样了,全城的人都有可能去附近,去百货商店买东西也好,去邮局寄信也罢,只要经过,就是潜在客户群。 分店只要能达到总店的收益水平,那余婶子作为店长,一个月就有一百五,比沈鱼给出的固定工资高三十。 余婶子当了那么久总店店长,心里有一笔账,大致清楚总店有多赚钱。 那些钱每天从手上过,不是不羡慕,可她脑子清醒,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现在她家能有这样的好生活,多亏了沈鱼,她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事。 有时候看见那么多钱,眼红,她就想人家银行的员工。 每天经手的钱比她还多,怎么就能克己奉公,她比人家品德差还是咋滴。 这样一想,好胜心强的余婶子就啥念头都没了。 现在沈鱼跟她说,给她分红。 听起来百分之一好像没多少,可余婶子粗略一算,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只要不比总店生意差太多,她的工资就只有涨没有掉,只看涨多涨少。 要是能跟总店一个水平,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差点儿翻倍的涨,一年就是一千八! 要是分店生意好,这不是没有可能,总店生意就越来越好。 如果生意好,一个月再多一些,每多一千,她就多十块! 至于分店会不会没生意,余婶子完全没考虑这个问题。 不可能的,怎么会呢?她在沈记也干了一段时间了,每天客人都很多,尤其是饭点儿,爆满。 换到市中心去,总不能客人的味觉就换掉了吧,她们做的好吃,怎么会没人来呢? 这笔帐算得余婶子心跳加速,嗓音发颤:我、我选第二种。 沈鱼挑眉笑了:决定了? 余婶子用力点头:是,我要试试。 她的努力将决定她的工资,付出不再是固定的收益,每一份努力都有可能收获更多,这让她斗志满满。 杨婶子那边也没什么问题,她从一个普通服务员,一跃成为分店后勤管理,相当于升职了。 当然,工资也相应增加了,暂时没给她分成,总店这边的周婶子也还没给。 不过杨婶子的工资,从之前的三十提升到了六十。 不管是她,还是她家人都十分高兴。 除了总店安排过去的两个管理人员,还要再招几个店员。 这次沈鱼没再招人介绍,直接贴得招工告示。 以后他可能还会开分店或者继续扩大规模,总不能每一次都招工都找人介绍,不说人家有没有那么多靠谱的人介绍给他。 都是熟人介绍来的,以后管理方面也会出问题。 前期是因为他店子小底子薄,需要人品好可信度高的人,才找了熟人帮忙。 总店这边新招了两个人,一个跟王萍差不多大的年轻女孩,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 他们店招人没别的要求,就勤劳肯干手脚麻利就行了。 分店那边,分店那边招了四个,三个住附近,还有一个是看到招工告示跑过来应聘的年轻女孩。 这姑娘十八九岁,圆脸大眼,说话带着几分乡音,应该不是本地人。 但她力气十分大,装了几十斤底汤的大桶,搬来搬去,一点儿都不见费力,余婶子就让她留下了。 这些新招的员工,都先拉到总店做员工培训。 要干的活没什么好叫的,看一看练一练就会了,很容易上手。 重点要培训的是沈鱼当初培训第一批员工时定下的店规,比如工服要保证整洁干净,不能把指头插进客人碗里,处理食材前必须洗干净手等等。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