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微博上突然流行一种说法: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日常参加会议的数量。 网友们还分享、发表了各种案例和看法。 网名“出鬼”的网友说:我同学willian在一家世界500强的it公司做销售部总监,每天打开日程表,满满当当的都是会议,疲惫不堪的willian却让同事羡慕不已,说这才是成功人士的标志。 同事说,会议越多越能凸显你在公司的重要性,大事小事都需要向你传达,体现了你在公司的地位,而且开会也能启迪智慧。 网友“天使之翼”:这个分开什么会以及怎么开会,比如头脑风暴会,一个小团队就可以随时聚一起聊聊,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是股东大会,当然不是谁都能参与。 网友“一套破衣服”:等待开会中,据说参加会议的人越多,会越不重要。今天来了上千号人…… 网友“下一秒的死亡”:我们老板从不开会!倒是我们经常开会到凌晨!其实也没什么内容可讲! 网友“任晓昇”:开会是权利的体现。该叫你开的会,你想跑都跑不掉,可轮不到你参加的会,你甭想涉足。 网友“蝴蝶飞后”:当你被拉近某个会议,意味着你多涉足了公司的一块领域,也意味着你多了一个机会。 网友“冰山雪源”:我们公司的高管,无论公司自己培养的还是外面挖来的,他们对公司技术的提升等于0,但是每天都在开会,这算成功吗? ……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你相不相信网上流传的这种说法。 反正作为学术界成功人士的代表,葛院士的会议数量是数不胜数的。 什么成果鉴定会,新项目启动会,资金审核会,先进技术研讨会,行业年会…… 各种会议数不胜数! 帝都某酒店,由国防科委和中航等部门组织的一年一度的雷达技术交流会在此举行。 “高工,一会分组交流我们是在一组吧?”。 “老王,待会我和你聊一聊新项目的事情”。 “林处,我们所新型预警雷达的研发项目申请什么时候什么完毕呢?”。 …… 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在热烈的交流着。 虽然现在的交通和通信都非常发达,但是能够有同时面对面和各个研究所、管理部门交流的机会,大家都很珍惜。 葛院士在小李的陪同下,踩着点到了会议现场。 “老刘,一会开完会你别走啊,我请你吃饭”,葛院士见到刘教授之后,开口说道。 “干嘛?小葛你这一向是葛朗台的性格,怎么今天舍得出血啦?”。 刘教授和葛院士认识三十来年了,互相之间说话自然是很随意的。 “你就装,装吧,我看你能装多久”。 “就你这?有这样请客的吗?”。 “别废话,你就说去不去?”。 “去,当然去,难得在铁公鸡身上拔根毛下来,我当然不能错过”。 “那会后我来找你”。 …… 帝都老莫西餐厅。 葛院士和刘教授上午开完会之后,没有参加主办方举办午餐,而是选择了充满记忆和怀旧的老莫西餐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