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顺朝的百姓来说,这一年是多事之秋。 后来,当大家回想起这一年起的兵祸时,发现一切早有征兆。 首先是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后娘娘难产,挣命生下小太子就撒手人寰。 皇帝陛下大为悲痛。 悲痛之余进行追责,给皇后娘娘接生的产婆以及在坤宁宫服侍的所有宫女太监,全部给皇后娘娘殉葬。 原来,皇帝还想诛他们九族的,只是被大臣们劝住了。 顾首辅说:“我等对于娘娘离世表示悲痛,陛下和娘娘感情深厚,伤心在所难免。” “产婆和宫人没有尽到各自的本份与职责,致使皇后娘娘离世,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陛下让他们给皇后娘娘殉葬,是给他们的体面,是抬举他们,就算诛他们九族,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只是,太子殿下才刚刚出生,正是积福的时候,还请陛下格外开恩,饶恕他们的家人,就当是为太子殿下积攒福气。” 女人生产,从来都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若是因此就要诛产婆以及服侍等宫人的九族,传出去除了让人说皇帝暴虐之外,并无其他益处。 而且若是此事助长成风,以后但凡谁家生孩子死了人,就要把产婆全家弄死,只怕这世上都没人敢当产婆了,所以顾首辅才会不顾皇帝的脸色,出列劝阻。 除了顾首辅之外,其他大臣也跟着一起劝说皇帝,无一例外请皇帝开恩,为刚出生的太子殿下积福。 只有承恩公跳出来,在朝堂上哭天抢地,一会儿哭孙皇后可怜,年纪轻轻,还没来得及享福就去了,一会儿太子命苦,小小年纪没了亲娘,以后还不知道多艰难。 然后,就一口咬定,非得让皇帝把产婆和坤宁宫服侍过的宫人九族全诛,给皇后娘娘出口气。 承恩公越说越起劲,皇帝的脸色就越来越黑。 可惜承恩公是个不会看人眼色的,或者,也不是不会看人眼色,而是觉得皇后刚给皇帝生了太子,并且为了把太子生出来,命都挣没了,皇帝哪怕因为这个,都得对承恩公府的人高看一眼。 所以,闹起来就有些肆无忌惮。 郑尚书一看情况不好,连忙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承恩公所言不可取。” “皇后娘娘仙逝,我等俱是十分悲痛。” “宫人们服侍不力,产婆未尽到该尽的职责,都应该承担责任,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一来,正如刚才各位大人所说,太子殿下才刚出生,正是积福的时候,不说大赦天下,却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大诛底下奴才的九族。” “这等血光,怕是会冲撞太子殿下。” “其次,皇后娘娘刚仙逝,若是因此诛人九族,会给皇后的身后名声,造成很坏的影响。” “娘娘生下太子,于国有功,承恩公怎么能在这种事情上给娘娘拖后腿,败坏娘娘的名声?” “这是想让娘娘在地下都不得安宁吗?” 承恩公叫道:“郑尚书休要在这里危言耸听,皇后娘娘被那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