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宫之中的隐事,终究暂时还没有传出宫外,大家只是发现,陛下几乎开始深藏不露起来。 这倒和成化年间时,躲在深宫里求仙问药的成化先皇帝一样,给人一种不太愉快的记忆。 春闱……转眼将至。 方继藩为了此次春闱,也费了极大的心,太子而今不见踪影,方继藩倒是想治陛下的病,却又不敢治,现在不治还能活,若是自己斗胆去治,驾崩了,这算谁的? 只能以拖待变,再看看情况才好。 内阁大学士谢迁主持今科科举。 于二月十五这一日,便已入驻贡院。 此时,人们不再关注宫内之事了。 据说是前几日,陛下还是召见了谢迁,而谢迁观察过陛下,陛下显得有些虚弱,不过在见谢迁时,精神还算好,询问了关于科举的事,让谢迁择选良才,以充庙堂,接着又嘉许勉励了几句。 谢迁预备告辞时,他看到了弘治皇帝略带悲哀的眼睛。 谢迁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没来由的,居然泪水磅礴,又拜倒:“陛下是否龙体欠安。” 这句话是极不得体的,方继藩那种脑疾少年信口来问,倒也无碍,可谢迁作为老臣,不该这样问。 且不说外臣不宜询问陛下的身体状况,因为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疑窦和猜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想作乱呢。 可谢迁还是问了。 弘治皇帝沉默了很久,道:“卿乃贤良,朕之肱骨,朕托付抡才重任,万不可懈怠,好生用命即可。” 没有得到答案。 这却令谢迁心里更是抑郁,他知道,若是陛下只是一般的疾病,不会如此的。 领了使命,至贡院之后,亲率诸考官拜见了明伦堂中的圣人画像,谢迁定下了神,不再多想。 天下各府县的考生,尽都到达,人们对于这一次的科举,有许多的非议,其中有人暗中将矛头,指向了西山书院,认为西山书院不习程朱,这八股文,到底能做的出吗? 在这议论纷纷之中,西山书院十五个举人,已经摩拳擦掌了。 二月二十二日,清晨。 刘杰领着十四个师弟,清早便提着考蓝,出现在了方家。 他们是从西山书院出发的,也没有回家,直接预备了考蓝之后,便一齐到了方家门外,听说师公还在熟睡,没有起来,刘杰等人也不敢叨扰,便与众生一齐在方家仪门之外,拜倒,行了谢师之礼,接着刘杰起身,领着诸师弟往贡院去。 可就在这方家不远的街角。 在这大清晨,曙光未露,宛如浓墨一般的天穹之下,一顶轿子,停在不起眼的角落。 轿帘子掀开了一角,恰好见到了自街头而来的一行考生擦身而去。 坐在轿子里的人,深深凝视着,接着一声叹息。 刘健一宿未睡,在这轿里足足等了一夜。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从西山书院出发,也不可能带着同窗们归家和自己见上一面,但他和同窗定会途径方家时,答谢恩师,于是,在这必经之路上,刘健等了一夜。 他没有从轿子出来,只看着暗暗的街角灯火之下,刘杰意气风发和同窗们说着什么,匆匆自轿前走过。 刘健的心里……一下子暖和起来,比毛衣覆在身上还要暖和。 等人已远去,刘健依旧还坐在轿里,似是缅怀着什么,想着刘杰自出生起的样子,想着他牙牙学语,想着他蹒跚学步,想着他也曾年少轻狂,又历经了屡试不第的打击,接着,重新复起……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如幻灯片,定格成了一个个画面,却又飞快的在刘健的脑海中轮转。 刘健微微一笑,吁了口气。 “老爷,您已一宿未睡了,还是赶紧回家歇一歇吧。”轿夫低声道。 刘健坐在轿中,捋须:“入宫吧,时候已不早了,入宫当值去吧。” “可是……” “现在陛下龙体欠安……”刘健叹了口气:“此君忧臣辱之时,岂容后乎?内阁还有许多奏疏,等待老夫署理,出发吧。” 轿夫不敢再劝,轿子起了。 而刘健坐在轿中,心里既满怀着对儿子的希望,又带着对宫中的担忧。他和陛下,君臣之情,非同寻常,而今,陛下病倒了,自己不是大夫,不能救治陛下,唯一能做的,只好用这无用的残躯,尽力去为陛下分担一些国事。 ………………………… 第二章送到,双倍月票,双倍月票,一票顶过去两票,你投不了吃亏,投不了上当,老虎在此拜谢,码字很辛苦啊,来一点动力吧。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