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非出来,又奔电视艺术中心。 郑小龙当了主任后,愈发苦大仇深,一见面就抱怨:“一把手真不是人干的。你知道那孙子给我留多大烂摊子么?” “不知道。” “入不敷出啊,工资都只能发70%。还好我扭亏为盈,现在账上有一千万。” 噗! 许非抹了把汗,道:“那常青藤剧场续约没问题吧?” “没问题,这回能出个五百集!” 历史上,郑小龙搞的常青藤剧场只持续一年。因为生产力跟不上了,同时他还在搞改革,想把艺术中心变成股份制,阻力很大。 现在两家一起搞,产量轻松达标。 “那就好,今天找你有件事。” 他巴拉巴拉一讲,郑小龙立马点头:“好想法,你不提我也想找你,但钱可能不太多,一百多万吧。” “够用了。” 不到半天搞定两家,许老师又奔京城市音像出版社。 星河做音乐是没有发行权的,要跟音像出版单位合作才行,所以是老客户。 一位50岁的老先生接待他,此人叫张何平,市文化局副局长、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在京城文艺界非常有地位。 而且眼光准,有能力,《宰相刘罗锅》就是他策划提出的,还有后来的《建国大业》。 “意义我就不讲了,您肯定懂,也不会舍不得这份钱。我这次主要想请您出山,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总经理倒好说,我想问问,公司生产是以主旋律为主?” “当然,现在都以主旋律为主,只不过多样化一点点。” “你这小子耍滑头,我明白,明白。” 张何平顿了顿,道:“成,那我就接了。” …… 电影公司老总没想到他这么快,没多久就把人找齐了。 此刻,京台一位副台长、电视艺术中心的郑小龙、音像出版社的张何平,再加己方,齐聚一堂。 首先意愿都很强烈,张何平也能服众,只在投资份额上研究了半天。 最终决定,京台占大头,拿出八百多万,另三家出三百多万,共一千二百万成立一家公司。 性质很特别,既能独立拍电视剧,也能独立拍电影。 许非之所以牵线搭桥,往大了说,是市场活力不够,急需有实力的出品单位;往小了说,是扩大自己阵营,把朋友变的多多。 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谈笑间促成一件大事,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万事开头难,几人坐在了一桌,就代表成功一半。都是有能量的,当即讨论: “有部《离开雷锋的日子》不错,我们可以申请发行。” “叶大英要拍新片,想请张国荣演红军。” “啊?这想法太独特了吧?” “但我觉得挺好,市场就需要这样刺激,得有新鲜感。” “那我们可以找他聊聊,看能不能合作。” 三言两语,业务大框就出来了,郑小龙忽想起一事,忙道:“等等,最重要的还没定,公司叫什么名?” “四家联合,不如叫四海?” “有点莫名,叫晨星怎么样,意味着新希望。” “俗,还不如叫四海呢?” “那干脆叫北海吧?” “诶,我看真行。” “小许,你的意思呢?”张何平问。 “最好有特色些,我们扎根在京城的,不如叫紫禁城影业。”许非笑道。 第626章 江湖事1 紫禁城影业是公家的。 这点很独特,既能独立拍电影,也能独立拍电视剧,还能申请发行许可证;甚至能像制片厂一样,挂名头卖厂标。 主旋律和市场两手抓,投资了不少好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紫日》《张思德》等等。 包括靓仔青和姐姐的《诗意的年代》,就是挂它的名头。 如果没有许老师,紫禁城才是开创贺岁片的佼佼者。 现在呢,反倒是许非助推这家公司成立。当然只是意向上,手续还要操作一番,约莫在年底开张。 …… 酷暑渐渐消退,有了几分清凉。 通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