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低头,恭敬应下。 之后,皇帝又跟这些个大陈一起,商量了很多关于北伐的细节。 一直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北伐明面上的问题,才说了七七八八,皇帝再一次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他看向众人,开口道:“诸卿知道,沈毅在奏报里,与朕说什么吗?” “他说……” “最多五年,就可以打到黄河边上!” 皇帝心潮澎湃,声音也大了起来。 “替大陈,收复整个黄淮,几乎所有的中原大地!” 六部九卿等十四个人,一齐跪在地上,叩首捧场。 “洪德中兴!” “洪德中兴!”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小总督 洪德中兴…… 皇帝陛下听着百官们呼喊这四个字之后,站在帝座旁边,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久久没有动弹。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听马屁的皇帝,最起码在当前这个年纪还不是,但是即便如此,这四个字还是让他感觉脊梁骨一麻,浑身上下都有些激动。 他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缓了好一会才缓过来,让自己冷静下来。 停顿了一会儿之后,皇帝才沉声道:“今日就议到这里,诸卿先各回衙门罢,回衙门之后,所有有关于北伐的事情,都要抓紧去办。” 皇帝声音平静,但是不容置疑:“朕已经命令淮河水师北上三万人,率先组建东路军,朕的西路军,也要在一个月之内,抵达淮河以北,加入战场。” “再有……” 皇帝看向吏部尚书,开口道:“关于沈毅的功劳,吏部议一议,报到朕这里来,与组建东路军的圣旨,一并送到徐州去给沈毅。” 这时候,北伐已经成了大势,吏部尚书也只能躬身低头,应下了这件事。 皇帝站了起来,眯着眼睛说道:“那今日议事就到这里,赵尚书稍稍留一留,其他人散了罢。”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六部九卿陆续散去,只剩下赵昌平还在大殿里,站在皇帝面前。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朝廷十几年的大管家,笑着说道:“昌平公这些年不仅在朝劳苦功高,门下也出了许多英才,朕看沈七递上来的奏报里,多次提起张简与赵蓟州,他们都为淮安军做了不少事情。” 赵尚书微微低头,神态恭谨:“陛下谬赞了,臣那门生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点事情理所应当,至于犬子……” 赵尚书顿了顿,开口道:“他从前在建康游手好闲,没有做过什么事情,这一次多半是沈侍郎照拂他……” 皇帝摇头,笑着说道:“沈毅在信里说,如今徐州城的钱粮以及民生,都是昌平公家里这个二子在管着,井井有条,真不愧是户部尚书的儿子。” 听到这句话,赵尚书也微微一愣,心里多少有些触动。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口道:“陛下留臣下来,是不是要问粮草供应的事情,先前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经在淮安囤积了不少粮食,前线的军粮,直接从淮安供应即可。” 皇帝摇头:“钱粮的事情,昌平公自然不用朕操心,朕想说的是甘泉书院的事情。” 他默写下巴,开口道:“甘泉书院这些年,的确为朝廷培育了不少人才,朕十分高兴,没有记错的话,甘泉书院的山长,是沈毅兄弟的老师罢?” 赵昌平低头道:“是,甘泉书院的山长陆治中,是臣当年在书院的同窗,也是臣的至交好友,其人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学识渊博,为人敦厚,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他不仅仅是沈子恒兄弟的老师,也是沈子恒的岳父。” 皇帝点了点头,开口笑道:“未知这位陆先生,有没有再入朝为官的念头?” 赵尚书一愣,随即摇头道:“臣……不知。” 皇帝开口道:“那就请托昌平公替朕,给陆先生写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他愿意再一次仕官,便立刻可以到建康来,任国子祭酒。” 大陈的国子祭酒,是从四品的官职,虽然品级不算特别高,但是地位不低,算得上是个清贵官职。 赵尚书恭敬低头。 “老臣……遵命。” 皇帝陛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甘泉书院这几年,着实出彩,要是陆先生不愿意出仕,朕也不勉强他,可以让他到建康来,在建康也办一座书院。” “到时候……” 皇帝笑着说道:“朕的皇子们,未尝就不能入甘泉书院读书。” 赵昌平再一次低头。 “臣回去之后,立刻给陆贤弟写信……” …… 因为皇帝的意志所在,朝廷的办事效率变得出奇的高,两天之后,朝廷给沈毅的圣旨便已经走完了流程,皇帝派了内侍省的太监孙谨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