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他也是最先得知前线战报的人,见状便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恭喜皇上,洪大人果然不负众望,旗开得胜,又幸有猛将如吴三桂者,骁勇善战而满清不能当,此乃吉兆也,预示我大明将兴,满鞑将败,臣谨为皇上贺!” 崇祯皇帝满面带笑,温言道:“陈阁老快快请起,此战取胜,阁老居中统筹之功,亦不可没。” “皇上言重了,皇上慧眼识人,任用洪大人担当征辽主帅,又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指挥洪大人出兵锦州,方得胜果,臣以为,此战之胜,皆赖我大明,有一位像皇上这样的圣明之君啊。” 陈新甲这一番话,说的谄媚十足,让一旁的李待问和蒋德景两人,频频白眼,内心对他是深为鄙夷不齿。 “哈哈哈哈,”崇祯皇帝顿时便是一阵大笑,陈新甲这番马屁,显然拍得他十分舒服,崇祯飘飘欲仙之际,也觉得自己果然既是识人的伯乐,又是能指挥军队决胜千里之外的圣君。 陈新甲开了头,随即看完奏折的几位阁老也纷纷出列,向崇祯道贺,崇祯微微颔首,心中十分得意。 一片奉承之声中,崇祯皇帝的目光无意中投到了站在陈新甲下面不远处的陈洪范身上,顿时心中便是咯噔了一下。 昨天夜里,崇祯将洪承畴三人的奏折都看了好几遍,毕竟被坏消息折腾了这么多年,难得能有一场对清兵的胜利,崇祯自然是要多看几遍这样的好消息,顺便也抚慰一下自己这么多年饱受摧残的弱小心灵。 三人的奏折内容,大致相同,但细节上又是有所不同。 马绍愉的奏折相对客观公正,不吹不黑,基本是将前线的实情一一禀报。 张若麟的奏折中,夸大之词就多了一些,满篇文章,写的都是我军如何英勇,敌军如何不堪,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军大发神威,一战击溃满清明将多尔衮,多铎等人,取得首胜。 洪承畴似是对这场胜利并不是看得很重,他只是在奏折中花了很多篇幅,夸赞吴三桂在此战中的表现,称其“忠可炙日,不畏艰巨,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 同时洪承畴还将吴三桂报为此战的首功。 不过奏折里附带的一份密信,却有些扰乱了崇祯的好心情。 原来那日虽然马绍愉劝阻洪承畴,建议他最好不要在此时将劣质兵器的事情捅出来,但最终反复斟酌之下,洪承畴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本心,而没有听从马绍愉的劝阻。 毕竟那是改变了整个战局的一支箭,阿济格若死,洪承畴给崇祯的奏折写的就不是首战得胜,而是要写报捷文书了。 解围锦州大捷的文书。 一战而解锦州之围,这么大的功绩,结果就被轻飘飘的一支箭,给毁了。 此事若是没个结果,叫洪承畴的念头如何通达? 洪承畴在密信中禀道,兵部武库发给前线最新的一批兵械中,故障率和次品率奇高,洪承畴还特意将虎大威一箭射中阿济格,几乎改变战局之事,也禀报给了崇祯。 随后经过洪承畴的连夜排查,发现武库送来的兵械中,劣品率几乎达到了一半以上,其中包括有:砍两下就断的大刀,连棉甲都扎不透的长枪,以及射击时飞行轨迹神鬼莫测的箭矢,还有屡屡炸膛的鸟铳等等。 对于朝堂上臣子们的节操,崇祯原本就没报太大希望,但是看了洪承畴的信之后,崇祯才知道,自己还是大大地高估了这些人的节操和良心了。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