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一千零二章曙光在望


    众目睽睽中,长相一般,衣着普通,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大舌头中年落魄书生,侃侃而谈。

    “原因就在于,月港此地,原本便不是一个海港,而是个内河港口,是九龙江的入海口。”

    “九龙江流,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将上流的泥沙带到港口里,造成日复一日的港口淤塞,任其发展下去,不出数年,将来所有前来月港的海船,都会离不开牵引船的拖曳。”

    “而更多的大海船,则由于水深太浅,便是使用牵引船,也无法驶入港口。”

    说到此处,赵无忌转过身来,望着其余九名士子,问道:“不知诸君,口口声声说要发展月港,那在下敢问诸君,可有解决港口泥沙淤塞的良策?”

    被赵无忌满是嘲讽语气所激怒的其余九位士子,脸上露出愤怒表情,纷纷开动脑筋,准备出言反驳此人的胡说八道。

    然而皱眉思索片刻后,却无一人能站起身来,驳斥赵无忌。

    这港口淤塞的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因为这是属于大自然正常的地理变迁,想用人力去改变,以这个时代的古人来讲,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

    历史上,黄河曾改道多次,几乎是每十几年,便会改变一次河道,原因就在于黄河中的泥沙太多,淤塞之后,将水底渐渐抬高,而后河水溢过江堤,冲毁江堤,改道他处。

    所以华夏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专职治理黄河的官员。

    九龙江将上游的泥沙混在江水中,带到月港这个出海口来,然后泥沙又逐渐沉淀下来,最终堆积在港口里,造成淤塞,整个过程,全部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人力也无法对此施加任何的影响。

    当然治理淤塞的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以人力将港口内水底的泥沙挖出来,运到别处。

    且不说在没有电力机械的古代,想要挖沙需要耗费多少数以万计的人力和时间,就说月港目前的情况,也无法采用人力挖沙的手段。

    月港在这个年代,就是大明最繁华的进出口港口之一,无数大明的货物从这里出发,前往外地和番邦,而也同样有无数来自其他地方的香料,铜锭,布匹棉花等等货物,被大海船运到这里。

    这样一个异常繁忙的海港,根本就没有空间和时间留给挖沙船,一旦开始挖沙,必然会对进出月港的海船造成巨大影响,极大减少进出的海船数量,严重影响海商们的收益。

    所以说,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九位士子们起初觉得这个问题简单,不就是堆积了一点沙子么?人心齐,泰山移,泰山都能移动,挖这点沙子算的了什么。

    但接下来再往下想,却越想,他们便越觉得这问题困难乃至无解。

    搬山还好说,起码是在地上,可轻易调遣人手;

    挖沙可是在水里,水下十几米的地方,普通人如何在水下呼吸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在船上,用工具挖,速度慢不说,还会影响港口内的交通。

    速度慢导致挖沙时间长,影响交通则会影响前来月港的海船,若是当真这么‘治理’,只怕反而会提前让月港衰败下去。

    所以越想下去,众人的眼神便越是绝望,而看向那个中年书生的目光中,也充满了无穷的不甘和嫉恨。

    难道这人说得没错,我等九人,果然是垃圾?

    半晌之后,权贵之子站起身来,皱眉望向李泰文身后的中年人,“刘管家,我等皆知,你是李会长的左膀右臂,心腹之人,你且如实地告诉我等,月港港口,果真存在淤塞现象么?”

    众人顿时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李泰文身后的中年男子。

    这人姓刘,是李泰文的大管家,对李泰文一向忠心耿耿,做事也极为得力,月港中的大事小情,却是有大半,都是他在替李泰文打理。

    为人精明稳重,能力高强。

    刘管家皱了皱眉,脸色有些为难。

    李泰文长叹了一口气,以手扶额,脸色有些颓然,“说罢,事到如今,也没什么说不得了。”

    得了李泰文的许可,刘管家只得上前一步,沉声答道:“刚才这位张公子说得没错,月港这几年的泥沙淤塞,确实是越来越严重了,对进出港口的海船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为了大局,老爷和我一直都在极力隐瞒和压下这个消息。”

    一旦月港淤塞日益严重的消息传了出去,势必会让那些海商升起转投他处的心思,毕竟海商是自由的,有船有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去哪里贩卖,就去哪里贩卖。

    更何况新兴的通商口岸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