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汉高祖,岂不是让天下百姓都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他们现在也知道的很清楚, 但还是要避讳。 皇帝们:汉高祖厉害!但是我们喜欢汉文帝! 郭威的偶像和目标也是汉文帝,只可惜同样经历丧妻丧子事件的人状态不一样,他称帝之后砸毁了一匹金玉器皿,认真治国,可心中的酸楚无处发泄,这可不是杀了刘承佑一个人就能了解的。临死前嘱咐郭荣:“我见到汉朝陵,唐朝十八座陵寝都被人挖掘盗窃,那都是埋了太多钱,只有汉文帝一贯节俭人所共知,简单的安葬在霸陵上,至今完好无损!我的陵墓务必从简,不要惊扰百姓,不要石人石兽,那都没用,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叫众人都看清楚皇帝没有陪葬品。每年寒食节派人来扫墓,不来也行。但要在我战斗过的河间、魏府、澶州埋下剑甲,在称帝登基的濮阳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埋平天冠衮龙袍。” 郭荣含泪答应了。他又安排了两个人当宰相辅佐,当夜病逝。 汉文帝刘恒本人正在地府开会,与会者除了太史台之外,还有一脸疑惑的扶苏、宇文邕和李豫,可以说是秦、汉、十六国、唐各来一个代表。 为什么没有隋朝?因为杨坚在小帝镇出现之后,每每觉得尴尬,别人议论起这些篡权的大臣时,总会提起仁君隋文帝。还有一点,现在这个议题不适合他来参与谈论。 宇文邕笑道:“这也值得让他避讳么?谈的又不是皇后的危害。” 众人哈哈哈的笑了一会,在座众人,没有一个怕老婆,和他杨坚不是一类人。 刘恒问:“扶苏,你何故一脸迷惑?” 扶苏怅然道:“家事烦扰。”前天晚上自己喝自己酿的酒刚喝醉,忽然收到纸条,给我一天时间,总结好自从佛教传入中原的兴衰原因……我父亲真是爱我,对我念念不忘。 幸好这些年积攒了很多文章,把三次灭佛和几次佛教大兴事件发生时自己记的感言整理了一番,凑了一篇,一大早就交了上去。得到一小篮桃杏,还有这次任务。 刘恒心说:不知道是惠帝兄长的情调,或是那位阎君又看你哪里不好,我看你很好,挺可爱。 这次会议由太史令主持,他也有点蒙:“以前……从来不让史官参与朝政劝谏。”虽然咱们这次也是总结历史经验,但……找太史台的人来参与,真是专业对口啊。 探讨的是《人间佛教大兴屡禁不止,为何在阴间不能兴盛如人间》和《佛道与国富》这两个话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很简单,人间佛教大兴是因为上到皇帝、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争相布施供养,为来生求福,死后就是来生。还有一个,和尚可以免赋税劳役,和尚的家人也可以,有些地方的人为了合法避税,如果生了三个儿子,必然把其中一个送去当和尚或当道士,具体是什么,看当时谁更火。阴间卡死了赋税和劳役两条,虽然又几次小小的暴力抗争,但很快就平息了。 如果是这么简单的事,不值得一谈,还可以往深处挖掘。 李豫沉吟良久:“早些年,人们寄希望于清官侠士,到后来,清官难觅,侠士无踪,万般无奈祈求因果报应。”有文化的人说天命,没文化的说因果报应。 实不相瞒,他当年在弟弟死后,也天天等着张皇后遭报应,后来瞅准机会,来了一套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众人纷纷点头。 另一个话题更大,国家富强→大兴寺庙→剃度僧尼→增加庙产→国家缴税土地和劳动力减少。 国家贫弱→赋税繁多→出家避税→和尚增加→国家劳动力减少。 皇帝和大臣们陷入沉思,为什么不论如何都是国家劳动力和税收减少? 我们怎么就这么吃亏?怎么只有我们吃亏?还能不能好了? 太史令说起另一个原因:“说起当年,齐明帝萧鸾。”不知道他怎么能算是明帝。“延兴建武中,每一行事,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众以此知其夜当相杀戮。” 萧鸾也知道自己杀害宗亲是很恶毒的罪行,所以他动手之前要先去祷告。皇帝和宗亲经常给寺庙大量捐赠,其实是因为亏心事做太多吧? 李豫心说:多亏得到通知要一个唐皇帝来开会时来的是我,倘是别人,恐怕他们都会有些尴尬。 众人议论良久,又找出一个理由,道家求长生,佛家求来生,香客自行选择对症下药。今生太苦时,寄希望于来生的人更多。得意自满的人吃丹药,希望延长今生的享乐。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