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

第241章 番外二百二十八 梦回唐朝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名人效应就是不一样。裘甫以前是听过王式的威名的,听到王式带领军队要来,当时裘甫脸上立马变了颜色,手一抖,差点掉了筷子。还好这段时间陆军总司令(天下都知兵马使)不是白当的,瞬间掩饰了慌张,顺手用筷子敲起桌子来。但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他当时的紧张心情,嘴里不住的念叨着:“怎么办啊怎么办......?”
  在场领导班子成员大眼望小眼互相呆看,冷场了几分钟。这时激进派谋主刘暀毕竟是个有智慧的,脑袋瓜子想了想,梳理了下一步行动方针。觉得事情还没这么糟,于是安慰裘甫,大概意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有几万兵,难道还要未战先怯吗?这次王中丞(不觉用到尊称)前来,听说他是智勇无敌,不出四十天,就能达到这里,我们不如一边赶快把越州拿下,倚靠大城池城高墙厚,资源充足和敌军来个持久战;另一方派五千精锐守住西陵,沿浙江一带摆开阵地坚守,然后收集船只,进攻浙西。如果幸运攻下的话,就可以乘胜渡过长江,掠夺扬州物资做补给,还可以加强石头城的防御作为都城。这样的话,宣翕(今安徽宣城、翕县)江淮地区的道上兄弟肯定会有人响应我军行动。这时我们再派大将刘从简率万人从海路向南,偷袭福建,这样的话,朝廷的贡赋都是我们的。”
  这个计划虽然也存在一定风险,有一半的概率浙西没有攻下来怎么办?海路远程攻打福建,劳师远征,万一失败局面会不会更糟糕?但什么计划都会有风险,富贵险中求,既然干了造反的买卖,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爱拼才会赢。刘暀的想法比较符合客观情况,不盲目自大,也不自卑,还有道理、有闯劲:目前起义军占领的都是二三线城市,易攻难守。而且兵力资源有限,要每个守住不太现实。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占领个易守难攻的一线城市越州和政府军打持久战,然后以越州为屏障,在南方搞运动战,夺取政府的经济命脉,打仗打的是什么,钱啊!那时我军有的是源源不断的补给,就能把政府军耗死。而且目前的形势,如果集中攻打越州,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因为有内应。义军在攻占其他县城时就派了间谍到城里开展策反工作并且取得很大成绩。越州城的富户、官军、平民、小贩等各阶层都有为了身家性命和义军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唐奸”。时不时还在郑祗德的眼皮底下向义军汇报些政府军行动的小道消息。义军开始的策略本来是先把浙东的县城全部占领,以“农村包围城市”战法,最后来吃越州这块大蛋糕。但目前情况必要先把这块战略重点拿下。
  刘暀的给大家规划的蓝图应该是仿照三国时吴国情况,划江东而自治。裘甫文化底蕴不高,想了想,还是没想明白。这时稳重派代表进士王辂站出来了。
  以王进士为代表的一伙人参加革命以前还是个政府基层官员,现在还一直穿着原单位发的绿色工作制服,对此,义军队伍很有意见,认为他们只是迫于形势才参加的义军,不是真心与政府划清界限,所以对他们有点不太友好。
  王辂先充分肯定了刘暀的计划是怎么怎么的有进取心,怎么怎么的充满雄心壮志,让人热血沸腾等等。然后话锋一转,从三国孙权为何能在东南建立吴国展开阐述到政府在当地的目前现状。从两者影响力、控制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做出比较。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在最保险的计划是守。只占领沿海几个战略地区,关起门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等待中原局势变化就行。没必要和政府军太拼,如果实在还守不住,从沿海可以直接退到就近岛屿上去。
  这条计划也有可行性,虽然最终肯定是退到岛上当海盗,总比丢了性命强。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但仔细比较的话,还是没有刘暀的计划好。前者是打开局面,争取壮大自己实力。后者是把退路挖好,然后缩进乌龟壳,和政府慢慢磨,最后不是乌龟壳被政府敲破就是逃进海岛当海龟。
  两个文化人的支持团队也就各自观点都旁征博引提出证据展开激烈的补充辩论,却把裘总司令是听得云山雾绕的。可怜的裘老大哪里读过什么书,有这么多的花花肠子想东西。以前当社团老大走江湖时,领个百来号人,都是和官兵玩捉迷藏的。后来一时头脑发热在象山打响第一枪后,基本上都是顺风顺水,欺负些软脚虾。从没像现在这样碰到硬骨头,要退一步思考这么复杂的战略问题。裘老大可能在想:“占领扬州,攻占福建?我都从没想过离开浙江。退居海岛当海盗?我也不想这么憋屈啊,我只是想大口吃肉,愉快喝酒罢了。”政治不是裘老大的强项啊,他的最大目标不过就是占领浙东地区,过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很满足。从根本上说,他还只是想当个大点的山大王。
  早知道就不造反了。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