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毕竟同一种作物总体是同时段成熟的,处理不完只能让它们熟烂一部分,当然处理不完的部分不多罢了,农产品发到自耕网络平台基本上都会给换掉。 奶奶和妹妹都是镇上自耕网络社区的活跃分子,跟镇内农友交流农地打理心得和流览不同农友的作物实时生长状况,几乎成了每天的习惯。交换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农友在交换产品,在网上商量好交换什么后用东西装了去与对方换,这个圈子里面图的当然是生活乐趣,当然也不排除深深着迷的农友,前年精心培植了好几株质量顶级的辣椒,也就几斤重,邻市一个农友在视频上获知后马上拿出十多斤优质豌豆自己开车带过来交换,看着对方那种兴头,奶奶于是把大水缸里面养的两条草鱼顺便送给了他。 喂完大白鹅又去摘两块菜叶撕开揉成粒喂大水缸里面两条草鱼,拍下草鱼的动态发到交换区,将近中午时分就有农友过来交换了,也是妹妹曾经的同事,一起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就经常交换自耕产品,彼此地里种了什么已经了如指掌,自耕圈里有一句话耳熟能详,看地里种些什么通常就能知道那个农友的性格,当然只不过是调侃。那个农友的自耕农宅比较大,总体来说喜欢种些容易打理的作物,比如萝卜、土豆、红薯之类。 两条草鱼换了十多斤萝卜,挑两根爽利地削皮切丝,用来做萝卜糕作午饭,再到外面买点东西回来炒两盘菜够了。 市场在邻街尽头,在爷爷小时候就开建,一直是镇上最大的市场,认识奶奶之前爷爷曾在里面开过菜摊,到现在场内格局早就翻过几次,他曾经开摊的位置如今是个小杂档,两个刚毕业的在经营,一个负责肉案,一个负责菜板,都是妹妹的大学同学,也是爷爷两个高中同学的孙子,都手脚麻利,要一份芦笋回锅肉菜料,肉要偏薄笋要偏长,快刀忙活半阵子就递到面前,三分肉七分笋,葱蒜配料齐备,是平时买惯的份量。 再到旁边摊上买一份三丝炒粉材料,拎着菜篮子离开市场的时候不禁驻足打量它几眼,原因就是爷爷曾在里面工作过,对奶奶的思念让人勾起爷爷的身影,他俩仿佛是同一个形象。凡是爷爷留过身影的地方总让人放开心怀对它们想象一番,从记录片上看过当时的市场,里面普遍昏暗,往往在白天都要开灯,给人的感觉是摆设比较乱,他曾在里面经营过两年,早起晚歇。 一个多么值得敬爱的长辈,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生时的身影,然而亲切感可以无视远近,就像他曾经说过,有些人在时间之外认识。 爷爷一辈子算不上曲折,也不算太平静就是了,人际关系是谁都逃不过的东西,他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就拿奶奶从家里偷出户口簿跟他结婚那件事来说,他当时迟迟没有下决定,直到奶奶气生得一次比一次大了才畏畏缩缩到法院签字,这件事也让奶奶的家人对他好几年冷面相向,不过事情过去了总归过去了,看到女儿虽然嫁得及不上自己所期望,然而终归是她自己的期盼,男方又没什么刺眼的性格缺点,大家的关系就那样渐渐变暖。 让人欣慰的当然是爷爷和奶奶过上了幸福日子,虽然幸福交缠着奔波忙碌,在那些忙碌日子让幸福不掉落的原因,那些锦上添花的生活细节日夜编织,当中爷爷的下厨手艺功劳颇大,做菜做点心总能让人吃得开心,是个厨艺能手,奶奶也在他手上学了很多下厨手艺,并教给了我们,妹妹学得最好,也做得最专心,她满意地说过这丫头都学到手了。 虽然幸福的日子始终有限,绝症像暴风一样来临,其时正值店面最需要人手,孩子还在读高中,对于谁来说这些情况都只会增加自己心里对死的抗拒,奶奶放下了店里的工作,一直陪他陪到最后,那些熬***子,他面对人生最后一个挑战,赖以过渡的只有曾经的生活经验,奶奶之前对于下厨不是很热衷,厨艺没学得多少,要下厨也只做些简单易烧的菜,但那段时间家里全部饮食都由她一个人包办,不多的时日就将爷爷的厨艺都学通练透。 在最需要的时候到来,最幸福的时候离开,爷爷在日记本里面写下这句的时候人已经快离世。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