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第8节


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亦安谧如常”。大帅府邸依然灯火通明,“烟霞”阵阵。杜医官每日仍然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旧按时送饭进去,家人一律不啼哭,不穿孝服。日方天天派人“慰问求见”,均被“婉言谢绝”。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这使得日本军警想寻衅都找不到借口,奉天当时并没有一点混乱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对张作霖和吴俊升被炸的情形也保持了极严格的秘密。同时,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以稳定局势,并要求日方严格管束浪人,以免扰乱社会治安。张学良潜回东北后被推举为东北保安总司令。6月11日,奉天省长刘尚清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表示愿服从南京政府,悬挂青天白日旗,希望勿对东三省用兵,史称东北易帜。
  直到半个月之后,才正式发表张作霖治丧的消息,日本人一直得不到肯定的真相,所以不敢冒然行动。关东军武装侵略东北的阴谋没有得逞。
  张作霖是一位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历史传奇人物。他由一介粗通文墨的草莽武夫,在风云际会中乘势而起,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在那样的乱世,恐怕做胡匪是最好的选择吧——但张作霖这样的胡匪,不但不危害老百姓,而且把据点周围的治安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与一般胡匪的不同之处,是他成就霸业的第一步。
  张作霖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争取招安。实际上,他智勇双全,一个连写自己名字都困难的文盲,凭着骁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迅速爬升为东北王,并且有相当好的名声——当时的老百姓提起张作霖是一种敬畏,而不是厌恶——这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
  具体说张作霖做过什么反动的事情,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杀害了进步人士——李大钊,我们学过的历史课文也是这么写的:李大钊被反动军警杀害了。这是张作霖作为一个军阀所作的坏事之一。但这也是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张作霖生于清末,只受过短暂的私塾教育,对于社会的先锋潮流、学识知之甚少,所以对于张作霖来说,不能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情有可原的。一个从大辫子时代走过来的文盲,是无法理解何谓三大政策的。要让当时的军阀来理解孙中山是不太现实的。
  当时的军阀基本上都是反对宪政的,虽然在现在看来很多军阀是倚靠帝国主义国家作后盾,然而张作霖实际上并没做过丧权辱国的事情。在那样的国家现状中,要想彻底反抗所有外国势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张作霖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巧妙的同日本周旋,已经不容易了,他虽然利用了日本,但日本在他这里没有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好处。张作霖从未同日本签订过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相反,张作霖从第一次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直到后来拉柳子对抗俄国,再后来修筑铁路与日本竞争,一直到最后被日本暗杀,他一生时刻都清醒地抵抗着外国侵略者。
  张作霖从北京退回东北的原因,大多被人们解释为“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求未予全部承诺,而激怒日本军方”,虽然这是主要原因,但也不能排除他想及早回东北整顿军纪的原因。当时的奉军部队众多,军纪过于混乱,不断引起民愤,张作霖对于下面将领和部队的言行已经无心面面俱到的控制。同时,由于他反对宪政,反对三民主义,老百姓自然不拥护他。张作霖没有意识到他为何会失去民心,他过于迷信武力——对于一个从马背上打天下的人的说,这是当然的。
  张作霖的死,解放了张学良。实际上,张学良非常理解其父张作霖的想法,倘若张作霖不死,可能还要发动内战吧。张作霖一生的最大失误,在于过于重视枪杆子,忽视了笔杆子的力量。如果他后期再把目光放远一些,也许会成为民国时期第一英雄,名垂千古。但是这样的错误,是由于他的“局限性”,也就是他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后来有人对此添油加醋,几乎把他的一生都予以否定,是有失偏颇的。
  第九章 汪精卫:可惜英姿付情仇
  汪精卫为何会死在日本,又是因何病而死的呢?几十年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始终抱有极大的疑问,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这些说法虽然不一,但最为耸人听闻的不外两说:其一,是日本人害死的;其二,是国民党军统人员奉命设计毒死的。近来甚至又有人声称,汪精卫是无锡一个外号刘一贴的江湖郎中,用一贴膏药毒死的,这就更玄了。那么,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1943年隆冬,南京城北极阁一所精致的小洋房内,炉火融融,温暖如春。汪精卫正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这里本来是宋子文的公馆,抗战后南京沦陷,就被日军抢占了,后来就给汪精卫作为休息之处。
  宽敞的客厅内铺着深红色的地毯,摆着华丽的沙发。汪精卫面容憔悴,双眉紧蹙,将手垫在背后,正痛得哼哼。坐在旁边的是他妻子陈璧君及“公馆派”大将陈公博和林柏生。汪断断续续地说:“虽然背上的子弹取了出来,但现在又十分疼痛,看样子我的大限到了。如今局势很紧张,日本败局已定,我又病得如此,大家要有思想准备,恐怕要当汉奸杀头呢!”
  汪精卫背上的这颗子弹,是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