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由他取用。 别说他用不着别人送钱送物巴结讨好,就算他真乐意收,别人也拿不出让他感兴趣的珍宝来。 嬴政正当壮年,不说多久,十年二十年总能活的,这里头可能发生的变数太多,赵高没有选择投效扶苏的理由,因此赵高始终只是客客气气地回扶苏的话,表现得不卑不亢。 扶苏拜访了一溜大臣,资料累积了一大摞。他见完赵高之后,心里在回忆着前世之事,他把如今朝中大小衙门的职能分布分析了一遍,发现前世有机会写那么一份诏书的人不多,赵高竟算是其中一个。 他父皇很欣赏赵高的一手好字,偶尔会让赵高来拟诏。 这么来看,那份诏书很可能出自赵高之手。 当时官居丞相的李斯约莫也是在场的,不过他们翁婿俩当时闹得很不愉快,彼此的政见几乎没有磨合可能,所以李斯即便知道那道诏书的存在也不会劝阻。 不过,现在已经不同了。 前世之事应当不会再发生。 扶苏压下翻腾的思绪,与张良着手修改选官方案。 这方案包含他们认为可行的职官制度以及对应官职的考核方式,不同的官职需要不同的长才,所以对于那些对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职位应该进行专科考试。 反正第一轮入选要考试,第二轮选岗也要考试,到岗之后每年自然按照朝廷原有的上计制度进行年末考核。 算下来其实也没改动太多,只是设了个门槛,多了个选官途径罢了。 扶苏又和张良讨论了几轮,把现有的选官途径和考核方案揉吧揉吧综合在一起。等觉得方案基本算是完善好了,他才揣着厚厚一叠文稿去寻嬴政。 嬴政见扶苏掏出那么一叠文稿,纳罕地问:“这就是你最近在捣鼓的东西?” “对。”扶苏点头应道。他给嬴政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构想,他这个选官制度是架构在郡县制上的,可以让整个朝廷成为一个更高效的管理工具。 嬴政拿起文稿看了眼,并没有往下翻,而是瞧着扶苏说道:“又是那个‘梦’告诉你,以后大秦会推行郡县之制,而不是分封诸侯?” 自从周王朝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各国其实都在摸索适合管理国家的新制度,试行郡县制的不止秦国一个,只不过各国的郡县制各具特色,或多或少都把分封制糅合在里面。 唯一一个没有试行过郡县制的是齐国,不过齐国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五都制,简单来说就是在国都之外设有另外四都,五都各有一套领导班子,都在国事上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有时候齐王的话也不太管用,政务都是有商有量地推行下去。 现任齐王从小享乐到大,很多事他以前是没想过要管,现在是想管也管不着,所以索性继续吃喝玩乐去。 齐国背靠一大片海,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即便齐王不怎么管朝政,齐国上下竟也还算井井有条,百姓过得富裕又丰足。 各国这些情况嬴政都了解过,不过一圈看下来,嬴政心里还是觉得秦国的郡县制改得最彻底。 就目前来说,各郡郡守和县官都由朝廷任免,他拥有绝对的掌控权,不必担心分封下去的贵族据地谋反,寻机把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弄得分崩离析。 想是这么想,嬴政却不太喜欢被那么个虚无缥缈的梦牵着鼻子走。 他既然可以比那个梦里的“自己”更快拿下楚国,那他的选择只会比那个“自己”更好,而不是把那个“自己”选的路重走一遍。 同样地,他也不喜欢扶苏一直被那个梦左右。 扶苏从嬴政的表情里看出嬴政明显的不悦,想了想,才和嬴政说起前世他反对郡县制、希望恢复分封制的事。 当时他是真心实意觉得老师淳于越和丞相王绾他们说得有道理,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巩固大秦的统治,完全由朝廷任免官员去治理地方不太可靠。 可事实上管理那么大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其实连周王朝都不曾有过。 正相反,周王朝用此前数百年的诸侯动乱证明了分封制的弊端。 事实上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已经不可能回到分封的时代。 商鞅变法确立的军功封爵制度,打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让平民有了跃升为贵族的进身之阶,使得秦国各个阶级上下交汇。 这条无数将士用鲜血和性命撕出来的通道是不能堵上的,堵上了会出乱子,更会动摇秦国的根本。
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