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渐渐的云南北部各府县的百姓也纷纷加入。 这当然归功于黔国公沐天波的威望,这些百姓听闻黔国公要走自然要给跟着。 若是冯双礼自己撤离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庆阳王,本国公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留下些人手。一来是监视吴贼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得知。二来可以让吴贼有所忌惮,不敢过于肆意妄为。” 沐天波顿了顿道:“当然这只是一支偏师,不是主力。不知庆阳王意下如何?” 不得不说沐天波说的有些道理,可让冯双礼有些为难的是选谁留下来。 谁不想撤到四川去过着舒坦日子,谁想留在这山旮旯里整日朝不保夕? 冯双礼叹了一声道:“要不这样吧,本王命人在全军中宣讲一遍,看看有谁自愿留下来。” 冯双礼觉的主动留下来的人不会太多,他也不会强求。 就这个样子吧。 见冯双礼一副不可商量的样子,沐天波也不想去争,轻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冯双礼遂命亲兵去宣告。 果然如他所料,积极响应的人并不多,渐渐的有些稀稀拉拉的士兵站了出来。 “王爷,我愿意留下来!” “殿下,请让我留下来吧!” 冯双礼还是感到有些欣慰的。 至少有人愿意牺牲付出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 “都是好样的!” 冯双礼没什么可以奖励这些士兵的,便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吃半年的粮食以及一些火铳。 剩下的便看他们自己的了。 ... ... 四川,成都。 文安之一边看着前线发来的邸报一边发出一两声赞叹。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竟然这么快就收复了武昌。 延平郡王和张本兵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了南京。 大明形势一片向好,再不是之前那个只能固守的状态了。 文安之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湖广是天下粮仓,有了粮食就能扩军。 文安之也再也不用为了筹措粮草发愁。土豆这个东西虽然饱腹感强,但吃的多了整个人有些腹胀。 行军打仗还是要保证士兵们的精力的。 还是吃米面来的好。 除此之外,天子还特地写了一封信跟文安之进行沟通。 天子在信中表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待在武昌了。 武昌虽然是四战之地,但天子无所畏惧。 相反天子在那里,明军便能保持绝对强烈的斗志。 对此文安之一开始还很反对,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也就不强求了。 天子嘱咐文安之一定要辅佐好太子,最好能让太子独立的处理一些政务。 这并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让朱慈煊渐渐适应太子的角色。 如今明军的形势需要把战线拉长,便需要武昌和成都都有人坐镇。 朱由榔在武昌,朱慈煊在成都。 这么分配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此文安之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他还担心天子忌惮太子结交文武夺权,不敢放权给太子呢。 天子能如此做,文安之心甚慰。 ... ...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