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格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而是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国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他们看来,个人不过是一具皮囊罢了,他们眼中只有黎民百姓,只有天下人。 朱由榔从内侍手中接过香点燃之后放进了香炉之中。 之后朱由榔直接在蒲团之下跪了下来。 一众内侍、锦衣卫纷纷跪下。 在天子祭拜于少保结束之前他们都不可以起来。 朱由榔祭拜的很郑重,没有丝毫的敷衍。 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个流程,而是要竭尽所能的表现诚意。 毕竟天下人都在看着呢,文臣武将都在看着呢。 上行下效,朱由榔如何表现决定了臣子们如何表现。 朱由榔是希望臣子们都能像于谦一样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 当然了他也知道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只要尽力而为就好。 他不需要人人都像于谦那样舍生忘死,只要能够达到于谦的五六分就足够了。 礼毕,朱由榔起身朝外走去。 一众内侍锦衣卫立即跟了上去。 拜祭了于谦之后,朱由榔下一个地方要去的是孤山。 孤山在整个西湖中的作用和地位可谓是绝对的举足轻重。 可以说正是因为孤山的出现,让西湖的格局有了截然不同的形式。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也算是西湖奇景了。 孤山的人文意义更高于自然意义。 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曾来过次。 朱由榔此番前来也算是给文坛给读书人一个信号,那就是大明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天子的任何举动都不是轻易做出的。 无数人眼睛盯着瞧着,哪怕一个轻微的喷嚏都会被人刻意的解读。 所以朱由榔每每做出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会盲目。 孤山是一个湖中小岛。 要去往孤山要么选择过桥,要么坐船。 朱由榔选择了后者。 因为从于谦祠到孤山如果要走陆路的话基本上要绕上一大圈。 而坐船的话路途无疑会缩短不少。 当天子的座船停靠在了孤山外的码头时,整个仪仗便开动了。 朱由榔从船上轻巧的跳下,随后步入到大道正中。 沿着石阶一步步的向前,可以看到许多先贤留下的石碑。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诗词。 虽然已经被岁月、风雨洗刷掉了不少痕迹,但是斑驳之中可以更加品出韵味。 孤山不仅有山,更有书院。 人文才是孤山的魂。 朱由榔决定亲自去到书院中一番,看看这里的孩子们的状态。 这个决定是临时做出的。锦衣卫们只得赶快前去安排。 此刻书院的先生们正在教书,见一队锦衣卫冲了进来人都傻了。 当锦衣卫对他们说不久之后天子就要驾临,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天子要来?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锦衣卫把整个书院围的水泄不通,几乎没有任何的空地。 这绝对不是在做梦,看来天子是真的要驾到了。 … …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