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传令下去,严格封锁消息绝对不能让战败的消息传出去。” 虽然苏丹已经做好了议和的准备,但他知道消息一旦传出去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他绝对不能容许这一点发生,所以在议和发生之前绝对不能走漏一点消息。 苏丹明白这一战或许是奥斯曼帝国国运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奥斯曼帝国百战百胜,蒸蒸日上,但是这一战惨败后,国运就会走下坡路了。 他也得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再时刻以强者的桀骜心态自居了。 否则对于帝国的未来没有任何的帮助。 ... ... 朱由榔就像是布局者,丝绸之路上的一路推进让汉文化重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了话语权。 文化这个东西要想保持生命力,一定要有政权的支撑。 而大明距离河中乃至西亚实在太远了,所以朱由榔才会选择跟波斯人合作。 波斯人在当地有着上千年的经历,很好立足。 只要大明跟他们成为了盟友,对于打通丝绸之路那是相当有帮助的。 所以在接到李定国发来的捷报之后朱由榔并没有感到过于的惊讶。 因为一切都是按照既定计划执行的。 只能说李定国完成的恰到好处,完成的不早不晚,可以让朱由榔沟通东西方的计划更快的进行。 丝绸之路只是一个桥梁和纽带,接下来朱由榔要把汉文化更多的输出。 汉家文化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自然应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 这一点,远在美洲大陆传播汉文化的郑成功也明白。 至少从目前看来,李定国和郑成功完成的很好,朱由榔很满意。 接下来他希望二人能够更加卖力的为了完成这一点而奋斗。 眼下要做的就是嘉奖远在波斯的明军将士。 他们为了此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理应得到嘉奖。 如果可以的话,朱由榔甚至希望可以在他们返回大明之后亲自接见。 他要让大明的百姓们知道这些将士们是英雄,应该得到大家都敬仰。 大明立国之初是十分尚武的,只不过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变得愈发的文弱。 并不是说文人掌握国运不好,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文人而忽视了武夫,就会造成畸形。 朱由榔觉得一个国家还是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血性的。 这样在外敌入侵之时才能够快速的完成动员,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子民。 大汉,大唐皆是如此,朱由榔决定把大明带到高于汉唐的地位,让大明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 这个梦想乍一听到有些遥远,但是若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来,或许并不会太远。 至于工业革命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物理和化学的推进已经有了几年,大明也有了基础。 接下来就要立足于实践,给匠人们尽可能多的支持。 只要这些匠人们有了积极性,就会按照朱由榔希望的方向尽可能多的制作一些高于这个时代的物件。 论创造力,大明匠人可是丝毫不差的。 … …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