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外出。 各个街坊皆关闭坊门,设下路障,层层把关。 百姓这才晓得是出事了,也不知从那里传来的谣言,说燕王得了天兵天将的帮助,要打进城来了。 于是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彻夜难眠,心想燕王要是进了城,是主动迎接呢,还是拖儿带女快跑?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极少数跟着建文帝一条船上的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官员,大多数都选择前者,反正谁都皇帝都是老朱家的人,大家税照交、官照当、日子还要照常过不是…… 这一夜,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天亮时,大街小巷都张贴了告示,宣布国丧,说昨晚中秋节逆贼燕王收买刺客刺杀皇上一家子,太后和衡王遇难……大家要众志成城,同讨国贼云云。 可是街头巷尾的包子铺茶馆,却在流传截然相反的说法:衡王谋反,刺杀皇上无果,反而误杀了亲娘吕太后,事败后,点火自焚。 还有说是身为原配嫡子吴王朱允熥不满建文帝这个庶长子出身的哥哥,豢养刺客,刺杀建文帝全家。须知论继承权,朱允熥的出身最硬,比衡王更有机会登基。 朱允熥也不是真傻,连忙撇清:他根本没有参加昨晚的家宴——早在下午皇室宴会结束时,他就以喝多了的理由回到吴王府。朱允熥懂的眼色,他不是吕太后生的,母族常家又被灭族,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低调的就像空气,才不会去凑热闹。 又有不知那里的谣言,说是京城藩王们下的手,想要杀侄儿,谋帝位。 藩王们都是逃难逃到京城的,如今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兵权全没了,军队解散了,身家性命全在皇上手里,一听这个,谁受得了? 为了保命,藩王们都去孝陵哭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以表清白去了…… 于是乎,上到朝堂,下到百姓,都怎一个,乱字了得。至于告示的官方说法,说燕王干的,反而没有几人相信,太多的嫌疑人,大家都觉得动机最大、最有可能的那个、尤其是官方宣布确认的反而最不可信。 这实质上是对建文帝执政能力的怀疑,都说皇上金口玉言,如今连自家门户都不清净,连亲娘都没有好好保护,大过节的被人杀到家里去了,这样的皇帝,还可以信任吗?还能够守住江山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正因如此,面对乱成一锅粥的京城,建文帝一点都没有死里逃生,或者终于锄奸,可以睡个好觉的 胜利感,他本以为中秋节反杀能一箭双雕,既能除掉吕太后和衡王,也能栽赃燕王,鼓舞士气,让朝野内外都站在他这边,一致对外。 然而事情并没有向他预料的那样发展,谣言满天飞,步入失控的状态。身为皇帝,他的诏书居然无人相信,还有那些去哭孝陵的皇叔们,朕明明没有对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这不是陷朕于不孝吗? 建文帝很是恼火,借口秋天天干物燥,加上有燕贼四处纵火作乱,遂下令关闭孝陵,严防死守,一面燕贼滋扰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的清净。 孝陵关闭,藩王们被客客气气的“请出来”,建文帝心想,没地儿哭了,看你们怎么表演。 然而建文帝这个小白兔的心眼如何多得过身经百战的藩王们? 被赶出孝陵,藩王们越发恼火,心想老子哭自己爹娘,天经地义,还要看侄儿的眼色? 不让在孝陵哭,我们就出去哭! 于是藩王们在孝陵周边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哭得声嘶力竭,引得人山人海的百姓们围观。 要是再次驱赶藩王,建文帝就要坐实“不孝”、苛待皇叔的罪名了。 没有想到老狐狸们有如此骚的操作,建文帝气得拍案而起,却又不好骂什么:藩王们是他亲自下令召回京城的,当初是防着皇叔们就像宁王一样领着兵马投靠燕王,可是现在,建文帝就像两年前中途截胡赐给亲娘的那壶鸩酒般后悔了。 早知如此,朕就下令要藩王们不得出藩地,拼尽所有军力,不惜一切守护藩地,让皇叔们自杀自起来,方落得干净! 然而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中秋节的人伦惨剧,没有谁是大赢家。建文帝浑身缟素,看着母亲吕太后的遗体,吕太后穿着竖领的袍子,遮盖住了脖子里骇人的刀伤,她面容安详,似乎只是沉沉睡去,丝毫看不出她之前还是一副浑身浴血,死不瞑目的惨状。 很奇怪,建文帝恨了母亲一年,恨到母子相残、刀剑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矛盾无法调和的地步,可是建文帝看着死去的母亲,他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意,他觉得胸口空落落的,像是被掏空了什么,没有十分的痛,但这痛绵绵无绝期,他预感到这种痛会伴随他一生。 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好敌人,但是,这是他的母亲。
m.lz19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