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12节


    周秋萍一愣,瞬间就乐了,她还真是何不食肉糜。

    她扭过头,胡疑地看余成和卢振军:“你俩啥时候接头合伙的?”

    一个个的撺掇她买飞机。

    余成无辜死了,赶紧举手告饶,他根本没想那么多。他想要买飞机的目的也跟卢振军完全不同。

    只能说,利欲熏心,乱花渐欲迷人眼。政委已经不是当年的政委了。

    第416章 别想占我便宜(捉虫)

    卢振军在东欧的确做出了名气, 具体表现在于,他那边只是付了个定金,第一批从中国发出的货才刚刚离港, 东欧那边的飞机场就同意把飞机发过来了。

    为什么呢?

    周秋萍琢磨了下, 一个是人家够朴实,对合作方充满善意, 没有往会上当受骗的方向想。另一个是卢振军的口碑应该不错, 人家愿意和他做生意。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大概还是因为现在的东欧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僵硬思维中。这导致了他们原先的国营大厂其实也完全没有市场意识。

    他们只负责做东西,他们不管销售。

    当政府有关部门不负责他们的销售时,他们就抓瞎了,能逮到谁就是谁。如果是个认识的人,那就更好了。

    反正飞机过来的挺快, 抵达的时候, 周秋萍发出的第一批服装和食物还在海上飘着呢。

    对, 这回他们走的是海运,虽然速度要比火车慢些, 但两个月的功夫也能抵达目的地。最重要的是海运的运输量大呀, 一艘海轮能上万吨的货, 这是无论火车还是飞机都远远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决定了水运的成本最低。

    最重要的是,周秋萍是真心想把这生意踏踏实实给做好了, 没存心思坑对方。

    如果常规走莫斯科,全国才40趟专列, 能批你一趟不停地运, 也就不错了。可你要运到猴年马月啊。

    当初牟其中跟苏联人谈生意, 大家预定好了同时发货。人家飞机花了8小时就到达了中国的目的, 他花了5年时间,才把约定好的货物给人运过去。

    待到那时,苏联都解体好几年,承接方也变成了俄罗斯。

    当然,对方也不能说中国是在故意坑他们,毕竟运输量就摆在那里。而且从中国往莫斯科发货最常规的方法的确是走火车。

    只能说僵硬的体制下,很多官员做事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只照本宣科就好。

    但今日的东欧不是1989年的苏联,她做的也不是打一枪换一炮的一把头买卖。她要把这笔生意做到双方都真心实意的满意,那就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毕竟10万个工人还在等着这批夏装和食物。5年时间足够饿死一堆人了。

    周秋萍这边发完了第一批货物,又赶紧筹备第二批。

    衣服不成问题,这是东方贸易公司做熟了的买卖。他们能够搞到各种各样的衣服。

    而且因为长期和东欧那边合作,所以他们还具备多位大部分贸易公司没有的优势,跟他们合作的乡镇服装厂做的好多都是大码衣服,专门供应人高马大的欧洲人。

    但食物其实挺愁人的。吃的这玩意儿压分量,他们在欧洲的生意大本营匈牙利又是农业国家,对食品的需求量不太大。这么长时间,他们做的最多的生意就是方便面。

    挺有意思的,这种日本人发明的方便食品,居然在欧洲挺受欢迎,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需求。

    这下10万张嘴巴张开,嗷嗷待哺,单靠方便面和罐头估计都解决不了战斗。

    好在之前因为帮农场牵线卖大豆的事情,贸易公司和农场也有交情。加上他们常年和供销社合作,由对方帮忙筹措粮食,倒是可以把第二批货给凑起来。

    东方红农场的吴场长特别心痛,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你们怎么就不等等呢?好歹等到夏粮收上来,那我这边就能给你凑一船。”

    现在,现在他们能卖的就只有仓库里的存粮了。

    周秋萍也搞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现在农民缺乏更多的挣钱渠道,抛荒良田的现象还十分稀奇,也许是因为大部分农民还没离开故土,反正她重生之后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粮食危机之类的问题,相反的,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倒是挺突出的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八零年代女首富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