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12节




    前两年著名作家陈祖芬还写了篇报告文学《孙超现象》,其中的主人公孙超就是通过民间贸易帮农民出口玉米、大豆、高粱、山芋干、豆饼等等粮食作物而名噪一时。

    据说当初深发展刚成立时,还曾经想招他入股。但被他以“不懂这一行”为理由拒绝了。不晓得去年大牛市,深发展股价暴涨时,这位改革先锋有没有在心中涌现出一丝丝后悔。

    反正不管孙超怎么想,眼下周秋萍出口粮食到国外倒没人拦着她。

    对于吴场长的提议,她的反应就是呵呵:“别急这一趟啊,咱们又不是一把买卖。以后常做常有,说不定粮食还不够卖呢。”

    东欧只是开始,待到苏联解体,起码有好几年的时间这些国家都陷在阵痛中。

    国家不是没有财富,他们的财富沉淀在飞机大炮坦克和大型机械设备上,偏偏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食品和轻工业品却是匮乏的。

    周秋萍下意识抹了下鼻子,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场长,农场的地租不租?”

    “啥?”

    周秋萍解释:“你看,我这边养鸡场规模在扩大,鸡饲料是个大问题。我们去美国考察了,人家美国养鸡基地那真是搞的大,饲料厂都好大的,从头到尾自给自足。我看咱农场的人越来越少了,种地的也少。我现在是可以直接问大家买玉米买豆饼喂鸡。回头大家把门一锁,直接进城打工去了,饲料说断了就断了,那我可吃不消。”

    虽然国家从前年开始整顿经济,眼下整个大气候都不好,但海城毕竟是海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千钉呢。况且海城及其周边的江浙两省一直都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旺盛的地带之一。

    这就意味着情况再糟糕,本地郊区居民的工作机会都要比其他地方更多。而这些工作,普遍比种田挣得多。再不济损失的也就是时间和力气。不像种田要望天收,而且还要投入种粮、化肥以及农药这些成本。越是种的地多,风险就越大。

    如此这般,愿意留在农场的人当然越来越少。

    现在还是刚开始呢,以后情况会更严重。

    她必须得未雨绸缪。

    吴场长想不到这么远,谁能在1991年畅想十年二十年后的中国呢。经历过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对于她想承包田地的要求,他完全没意见。农场职工的确少,承包给谁都是承包,只要把该交的钱交了,那就没问题。

    包地不费什么钱,真的,种地的大头在农药化肥这些开销上,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明目的摊派。这方面农场倒是要比地方上好些,毕竟名义上国营单位的牌子还在,地方政府能管到个人头上的有限。

    但农场这边能放多少地出来承包场长也不能张口就来,他还得回去翻账本子跟人核实。

    为什么呢?

    因为有人一直犹犹豫豫,在种和不种的两边徘徊。你说他秋收过后就撂荒了吧,人家可以说是让地歇一季,今年只种一茬水稻。你能说不行吗?

    周秋萍也不是非得今天就要有说法,当场大方表示:“行,场长你要有消息,跟我说一声。”

    其实她真正想拿下的农场还在江州。海城的发展太快了,在这里拿地种粮食养鸡效益远远比不上种有机蔬菜搞高端供应路线。

    现在距离南巡讲话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要做的话,今年就可以安排起来,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规模。

    她感觉可以询问吴教授的意思,看对方愿不愿意来海城发展。

    江州农场那边的江心洲经过这一年半时间的运行,差不多成熟了,可以找熟练工维护。

    她找吴教授的目的可不是让对方做科研,而是搞基地挣钱来着。既然那边能稳定产出了,那就该开疆拓土了啊。这边连有机肥她都给对方准备好了。

    从农场回去后,周秋萍就给吴教授打电话,说了安排。如果她不方便过来,那还得麻烦她推荐人过来。

    没想到吴教授十分痛快,当场表态:“可以,我这边尽快交接,你这边有需要就招呼我。”

    周秋萍反倒迟疑了:“你家里那边要不要再安排下?”

    “没什么好安排的。”吴教授语气轻松,“孩子大了,现在住校,一个月才一天假,也M.lZ191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八零年代女首富下页